先期生產出來的十幾種幾百只電子管被王衛東送到京城。交給石可為。
石可為讓部裡的下屬企業進行使用測試。在陰極測試和真空度測試上,這些電子管的質量並不比那些從國外購買的差。甚至在一些指標上還比那些電子管更好。
石可為也很高興。
“衛東啊,不錯嘛,才幾個月時間就做出這麼大成績!一定要再接再厲!”石可為說道。
“多謝領導的幫助和關懷,沒有這些因素我們也不可能幹得這麼好。”王衛東很懂事的說道。
“這一次回去你把幾十種米國生產的電子管也帶回去,不過要小心,這些電子管都是我們從特殊渠道搞到的,數量很少。”石可為囑咐道。
不要問,這些電子管是石可為讓王衛東他們接下來要仿製的。
“這件事還要靠蘇聯專家和那些技術工人,不過時間可能會長一點。也行幾個月,也行許要一兩年。”王衛東答案道。
“慢慢來嘛,不要忘了,我大部分工作時間也都是在生產一線工作,知道技術研發是怎麼回事。有些事情急不得。”石可為說道。
為了保證安全,王衛東帶著四個特殊手提箱返回弗山,手提箱裡裝的是幾十只經過仔細包裝道的電子管。
仿製出來的電子管種類越來越多,那麼採購量就越大,生產任務也會越來越大。
根據王衛東帶到京城的幾百只電子管,部裡面已經決定向他們的電子工廠採購上萬只特殊電子管。
這件事在來之前王衛東他們已經提前做好了打算。
王衛東宋宇歐小陽他們都覺得在電子管的報價上已經很高了。但是實際上,他們給出的報價與國家在國外採購的同類電子管相比,只不過是國外電子管價格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見,那些國外企業把電子管賣到中國的時候利潤有多高!
即使是這樣,國家相關的生產部門還是很高興的,因為畢竟還可以買到,沒有進行完全的技術封鎖。
就在王衛東回到弗山的一個月以後,宋宇陪著一個四十左右歲的中年人來到弗山。
宋宇是為了處理廢鋼鐵和電腦學習機的事情一個月前回到京城的。
可是一個月後,他又臨時返回了這裡。
宋宇回來後馬上趕到工廠與王衛東見面。
“衛東,這一次我帶一個朋友過來,他想見你。”宋宇說道。
“現在實在是太忙了,我天天在工廠裡當翻譯口乾舌燥的。有什麼事嗎?”王衛東問道。
“這個人叫喬梁,原來和我們家住在同一個大院。我們兩個很早就認識,不過他比我大十多歲,現在他是美國維森公司駐中國國的商務代表。”宋宇說道。
不過他馬上又補充道:“維森公司是一家美國大型電子企業,他們生產中的很重要一項就是生產電子管。”
聽到宋宇提到電子管,王衛東開始重視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