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 第七百零一章 拿來主義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一章 拿來主義二 (1 / 2)

中國人很少有人知道德國曼恩這個工業巨頭的名字,世界上第一臺柴油發動機就誕生在這裡,第一輛電動大巴也誕生在這裡。

1970年的時候曼恩生產出曼恩750的電動版。與中國很相似,這種電動大客車出現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

後來經過升級改造上百輛電動大客車出現在西德的各個大城市裡,直到八十年代末消失。

王衛東和曹可文站在杜塞爾多夫的博物館裡看著那兩輛電動大客車。

大客車後面有一個小拖車,拖車裡面裝的是鉛酸蓄電池,用電纜與大客車主體相連。

“當時電池技術落後,體積大也比較危險,充電的速度也慢,像小水管注水一樣,所以設計成這樣,電力耗盡直接換拖車就行,不到十分鐘。”曹可文解釋道。

“可惜是在博物館裡,不能把這兩輛電動大客車買下來!”王衛東惋惜的說道。

“如果只是針對逆變器的話,三十年過去了,早已經過時了。”曹可文說道。

三十年的時間半導體的技術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我查過,這種客車上的逆變器是由當時的西門子公司下屬的技術部門也就是現在的英飛凌公司生產的。想找也可以找到,已經是過時的了。”曹可文說道。

王衛東仔細數著曼恩大客車上的座位,一個有九十九個,加上司機正好是一百!

“國內設計的大客車整車整備質量是十四噸,最大重量是十七點八噸,也就是說載重量是三點八噸。這輛大客車絕對沒有十四噸,不過能裝一百個人,以德國人的身體一百個人的總重量可能超過十噸!”王衛東說道。

十噸比中國正在設計中的客車載重三點四噸要大很大。

這也可以理解,中國設計中的客車的用途是乘坐外國來賓的,自然要舒服一些,所以不能太擁擠,內部裝飾也更豪華。

所以整車質量大,但是乘坐人較少。

“這輛客車輸出是163千瓦時,時速六十公里,你帶來的技術要求是最大功率185千瓦時,最高速度85公里,電池組規格80ah,其實相差不多。”曹可文說道。

“用我們在德國的工廠看看能不能生產出來,實在不行就悄悄的向英飛凌採購,不怕花錢!然後我們再回來復刻!”王衛東說道。

雖然臉皮比較厚,但是說到這裡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如果是向英飛凌採購,英飛凌方面馬上就會聯想到奧運會,如果事情曝光對國家很不好,對向陽集團更不好!那些研製電動大客車的機構為什麼不向國外採購,就是為了打造全國產這個概念嘛。我們也不能這麼做,影響不好!”曹可文說道。

王衛東很滿意,曹可文畢竟是從中國出來的,考慮問題的時候首先考慮到政治影響,這很對頭,那些死老外就不會這樣思考問題。

“其實我仔細想過了,主要的技術指標我們可以達到,就是像能量回收這樣的指標我們達不到。其實現在所謂的能量回收只具有象徵意義,實際效果很小,能量回收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五十技術上的差別實在太大了!”曹可文說道。

“等等,能量回收百分之五很容易,百分之五十很難,我們可以設定條件嘛,在苛刻的條件下可以達到較高的能量回收,這樣就過關了,達不到不怨我們,是客觀條件不容許!”王衛東說道。

曹可文聽見王衛東說的話目瞪口呆。

“這就像是賣保險一樣,不是我不賠,我絕對是一個講信用的人,只是規定的條件不容許啊。”王衛東解釋道。

“馬上就幹,只幹五臺就夠了!”王衛東說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