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回到向陽化工廠把留在現在生產 Vcd電源板的那個工廠裡200多名熟練的技術工人全部帶走。
兩年前王衛東帶著方豔梅他們那些人到北方大國拆卸廢鋼鐵,那種拆卸方式是野蠻拆卸,大部分機械裝置拆卸下來,回來就扔進了電爐裡煉成鐵水。
而這一次去德國拆卸機械裝置回來以後還要重新安裝投入生產,所以那些機械裝置一點兒都不能損壞,要找懂機械修理的人幹這種工作最好。
由德國的託管局來函,王衛東拿著函件到廣市的德國領事館簽證中心給這200多名工人辦理簽證。
所有這200多名工人以前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國,對於這次出國既感到新鮮又有些內心忐忑。
由於人數過多,王衛東只能把這200多人分成三批分別飛往柏林。
王衛東率領的第一批工人抵達柏林後,在那裡等待後兩批部工人的到達。飛往柏林的航班並不是天天都有,王衛東等了一個多星期才接到所有的工人,然後一起前往柏林東北部的貝爾瑙,也就是逆變器工廠的所在地。
來到工廠後,工人們並沒有直接開始工作,王衛東先是讓這些工人把工廠裡的所有機器佈置都畫成圖紙,甚至用照相機拍照。
這樣當工廠裡的機械裝置搬回弗山以後能夠很快的復原安裝。
“衛東,就這點兒機械裝置,我們加班加點兒幹,我估計半個多月一定能幹完!”一個40多歲的工人對王衛東說道。
“茂才哥,這些裝置運回去還要使用的,所以你們拆卸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打包裝的時候也要小心仔細!”王衛東囑咐道。
姜茂才是自己父親王海富的徒弟,與王衛東認識的時間很早,所以彼此說話顯得很親密。
“即使是像你說的這樣,每天干十來個小時,半個多月也一定能夠幹完!”姜茂才說道。
王衛東來到工廠裡存放資料的房間,裡面的圖紙和技術資料積累了幾十年,足有一噸多。
這家工廠在四十年代還是一傢俬營企業,後來變成國營企業,所以的時間都算在一起歷史很悠久,儲存的技術資料很多。
王衛東不管這些資料還有多大的用處這一次都要運回國內。
從襄陽化工廠裡來的這些工人因為從事生產的行業不同,所以逆變器廠裡的機器裝置大部分他們並沒有見過。
這批生產裝置屬於70年代的國際先進水平,到了現在已經落伍了。
不過運回國內還算是比較先進的,這些技術熟練的老工人在拆卸機械裝置的時候馬上就感覺到了不同。
比如說他們給固定在地上的機械裝置鬆動螺絲的時候,使用的力量完全是一樣大,而不像國內的固定螺絲有的松有的緊,很不一致。
這說明德國人當初安裝裝置的時候要求非常嚴格,固定螺絲的擰動圈數都絲毫不差,完全相同。
幾天後宋宇也來到了這裡,他整天倒背雙手在逆變器廠的工廠裡轉悠無所事事。
剛開始的兩天,宋宇請王衛東到外面吃飯,可是麵包香腸之類的西餐很快就吃膩了,最後回到工廠裡,宋宇覺得和這些工人在一起蹭炒土豆絲兒吃也比到外面吃沙拉和香腸要強。
麵包蔬菜豬肉牛肉都是岡察洛娃帶著王衛東出去買回來的。
王衛東買很多豬下水豬頭豬蹄給工人們吃,這樣的東西在德國很便宜。
宋宇趕到工廠後看見岡察洛娃的第一眼就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盯著王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