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工廠效益不好,有技術的人很多都跑到外面自謀出路去了。還有一部分人現在在軍品車間裡,總不能把這些人調出來吧?這些人都是現在還在向陽化工廠裡領生活費的。”方豔梅答道。
方豔梅提供的向陽化工廠裡技術熟練的工人數量遠遠小於王衛東的估計,這也難怪,這些年工廠工廠效益不好,誰還踏踏實實幹活研究技術?
他把這些人調整進無線電廠工人的名單裡,加上原來無線電廠裡剩下的2200人,現在是2400多人,距離石可為交給他的安排3000人就業的目標還差500多人。
王衛東在工廠交給他的幾千名工人的名單裡儘可能的挑那些年紀比較大,再過幾年就要退休的工人。
王衛東給出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這些人年紀都大了,到外面很難找到工作。
而且這樣的人都有家庭的拖累,不能離開家。
相對於生產解碼板和機芯來說,生產VCD機的電源板是最簡單的。把變壓器電阻等電子元件安裝到電路板上,把交流電變成幾路直流電輸出,給機芯和解碼板供電。工人的工作跟過去無線電廠生產收音機差不多,所以培訓起來也很容易。
在電子元件和電路板沒有從弗山運到向陽化工廠之前,王衛東組織工人整理那1萬多臺收音機。
三種收音機裡兩種收音機是塑膠外殼的,王衛東讓工人們逐一進行檢查,把還能夠使用的挑出來,需要進行簡單維修的就進行維修,王衛東準備把這批收音機運到弗山,等過年的時候作為福利發給工人。
打工的工人都是從農村來的,把收音機帶回家給父母作為禮物也是不錯的。
木殼收音機除了少數外觀還好,大部分木質外殼都已經破損,甚至受潮長毛了。這樣的收音機翻修的成本很高,王衛東覺得不值得修復。
可是王海富看在眼裡覺得很可惜。當年在化工廠裡就是他帶著幾個老工人給王衛東那個小無線電廠生產收音機的木質外殼。
“東西扔了實在太可惜了,不如把這批木殼收音機給我,我找幾個老傢伙重新做外殼,這樣收音機還能賣錢。”王海富說道。
“怎麼能給你呢?這不是我個人的東西,這是向陽電子的資產!”王衛東搖頭說道。
“那你就自己花錢把它買下來嘛,雖然現在大部分人家都有電視了,但是這種收音機在農村還是有市場的。”王海富勸道。
王衛東默不作聲。如果他自己掏幾萬塊錢買下這批收音機明顯是在做賠本的買賣。
“雖然你也知道現在向陽化工廠裡很多人家生活很困難,但是你並沒有親眼看到,不知道他們已經困難到什麼程度。你劉大叔家的二兒子劉長貴,你認識吧?比你大幾歲,工廠發的生活費根本不夠家裡吃喝拉撒的,他就弄了一個破摩托拉活賺錢,拉一個人一般也就是兩三塊錢。一天晚上,工廠裡的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子在路邊跟他說要去蜂山縣城,給他十塊錢。結果,摩托車走到半路沒有人的地方,坐在後面的小子突然拿出繩子套在劉長貴的脖子上使勁勒!摩托車一下子衝進路邊的溝裡!劉長貴摔斷了一條腿而坐在後面的那個十七八歲的孩子點兒背,腦袋磕在石頭上當場就死了!那個孩子的他父母我認識,你也認識。實在沒錢了,想對劉長貴的摩托車的下手!一個破摩托能值多少錢?真是窮瘋了,連命都不要了!”王海富嘆氣說到。
“工廠一些姑娘去南方打工……”
“王海富同志,以後你不要再跟我說這種故事!聽得我心裡堵得慌!我算服了你了,我掏幾萬塊錢把那批破收音機買下來,然後讓你帶著那幫老傢伙把收音機翻新賺錢。”王衛東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