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嚴鑫和陳力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從科學家用天文望遠鏡在冰冷黑暗的宇宙中發現九龍拉棺開始說起。
故事的序幕就如此宏大,一下子就把陳力給吸引了過去。
要把《遮天》給抄好,只靠著熱血還不行,還要有一股宏大磅礴的氣勢。
要用一些大詞,比如什麼獨斷萬古,什麼至高偉力,什麼諸天萬界,什麼舉世皆寂。
不用大詞,不足以形容其恢宏大氣。
這和恐怖如斯的鬥破式熱血不一樣。
對陳力現在的寫作風格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就算要找一本書東哥的書來參考,也找不到。
《不死不滅》和《遮天》就不是一種風格。
嚴鑫只能給陳力灌輸一些大詞,給他灌輸多用的概念,讓他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嘗試這樣的寫作風格。
這樣寫第二本書的時候,也不會讓讀者覺得突兀。
嚴鑫只是講了下故事的架構,還有世界觀和幾個主要人物的設定。
沒有寫三部曲的打算,而是將三本書的故事都融入進一本書裡面。
前傳後傳都不會做詳細的描寫,只是作為背景交代過去,主角就只有一個,主要的故事線也只有那麼一條。
當然,這麼一個計劃中的故事架構,就要比原來的《遮天》更為宏大。
畢竟是融合了三部書的內容。
他只是做了一個最簡單的講述——他也沒有能力做太深入的講述。
然而就是這簡單的講述,也讓陳力有一種打了雞血一般的激動。
他覺得把這本書寫出來,把它寫好,自己就能夠獲得一次提升。
現在《鬥破蒼穹》的訂閱很好,但也被很多人詬病寫作水平,讓陳力頗有一些不舒服。
他也想做出提升。
但就在這樣的框架下怎樣提升,他也不知道。
他不想一再的重複這樣的風格,重複這樣的故事,不想重複以前的成功,想要寫出另外一種風格來。
這個《遮天》在訂閱上面能不能夠超過《鬥破蒼穹》他不知道,但聽了嚴鑫的講敘,讓他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故事。
如果寫得好了,應該不會遜色於《鬥破蒼穹》。
而且這個故事更宏大,可以發揮的地方更多,也不再只是熱血,可以寫一些新的東西出來。
他感覺只要寫好了,就能寫成一部經典。
他的興趣來了,一邊聽一邊記載,感覺自己又充滿了創作的激情。
對嚴鑫說道:“要不這樣吧,我現在雙開,把這一部《遮天》也寫出來。”
嚴鑫嚇了一跳:“雙開?你在想啥呢?”
“你忘記我以前一天更新兩萬字的時候了?雙開對我毫無壓力好吧!”陳力道。
嚴鑫搖頭:“那也不行,你要是開了新書,精力都會放在新書上面,老書也就成了雞肋,你自己寫的沒激情,讀者看的也沒激情。《鬥破蒼穹》這麼好的一本書,你可不能讓它爛尾。”
“可是我現在很想寫了。”陳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