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也愣了一下,連忙說道,“還請舅舅指點,我實在不懂這些。”
朱樉這樣的態度也不讓人意外,魚頭對著誰、敬酒的時候杯沿是不是低一點,這都是有講究的,有些人就是不學這些,也不在意。
可是祭祀這些事情,很多的時候都是晚輩跟著長輩在學,默默的看著、記在心裡。
等到有一天長輩不在了、晚輩長大了,那就是這些昔日的晚輩帶著子嗣,用著當年跟著長輩學的禮儀在祭祀不在的長輩了。
馬尋就說道,“回了鳳陽,沐浴齋戒這些不用我教。你們記好了,不管以後是你們誰回來,一定要請劉家兄弟、汪家兄弟陪祀。”
想當年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為地主種地,卻連巴掌大的一塊自己的地都沒有掙下。死後就是連埋身之地都沒有,地主劉德可不願佃戶埋在他的地裡。
劉繼祖,這就是當年看朱元璋弟兄可憐,拿出自己土地讓朱元璋父母、兄長有地方可以埋葬的地主。要知道朱元璋一家,可不是他的佃戶。
而鄰居汪乾孃看朱元璋可憐,為他置辦禮品、讓兒子親自護送,這才讓朱元璋可以在皇覺寺成為小沙彌。
現在劉繼祖不在了,但是他的兒子劉英還在。汪乾孃早年也去世了,而她的兒子曹秀被朱元璋收為親衛,改名汪文。
現在劉英是皇陵祠署令,汪文是皇陵祠署丞。
而當年是朱元璋一家地主的劉德還沒有死,不過朱元璋也懶得計較了,這多少也是看在劉繼祖的份上。
馬尋表情更加嚴肅,說道,“你們現在是皇子,祭祀好仁祖陛下之後,務必去拜祭你朱家的恩人。劉大爺、乾孃,你們都要親自去祭拜,明白嗎?”
劉繼祖現在還沒有被追封為義惠侯,應該是要等到明皇陵初步完工才能封侯。
畢竟皇陵的建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到時候朱元璋肯定是要親自過來的。
朱樉連連點頭說道,“舅舅教訓的是,我記下了。”
“不是你記下了,是記清楚了!”馬尋說道,“劉家兄弟、汪家兄弟,那是你父皇的兄弟,是你朱家的恩人。你們誰要是敢不尊長輩,態度倨傲,我得收拾你們。在其他地方我管不上,在鳳陽你們幾個收斂點。”
朱樉連忙點頭,在鳳陽老家確實不能張揚,要不然會非常的難看。
不只是舅舅可能會讓他們難看,而是回到了京城之後,父皇母后肯定會讓他們難看。到了那時候,就算是皇兄大機率也是不會護著他們了。
馬尋繼續諄諄教誨,說道,“既然你們回來了,務必是要去看看昔日舊鄰。這不是你們要面子,是給你們父皇母后長臉。你們現在是皇子,也是朱家的顏面,別讓人說我姐沒教好子嗣。”
朱樉連連點頭,只是忽然間覺得有些不對勁,這明明是朱家的事情,怎麼好像又和馬家有關係呢?
雖然覺得不對勁,但是朱樉也不敢說出來,舅舅說的有道理就行!
不誇張的來說,思想教育課就這麼開始了,這可是馬尋在意的關鍵。
既然已經到了鳳陽,朱樉也主動下令大軍停歇,要開始整頓一下了。
行軍的時候可是不穿甲冑等,但是這也就是針對於行軍的過程中。
現在既然進入鳳陽,尤其是有一些地方官、鄉紳等迎候,那麼有些隊伍就需要打出儀仗、甲冑鮮明。
該有的儀式還是要有,該有的威風也需要有。
馬尋還是穩坐釣魚臺,等著好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