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投機,李善長應該是會吸取教訓了。
他這樣的聰明人肯定能夠從數次來往中明白馬尋的意思,說不定就會對‘無可救藥’的馬尋失去耐心。
這對馬尋來說是好事,落得一個清淨,最主要的是可以避免捲入不必要的麻煩當中。
既然李善長這個麻煩給暫時解決了,馬尋就陪著劉姝寧回孃家了。
小老頭愜意的泡了杯茶,看到馬尋後笑著問道,“國舅,聽說李相又去找你了?”
“我前天出宮,他昨天就過去了。”馬尋也有些無奈的說道,“要不然我和姝寧昨天就該過來了,全都給李相耽誤了。”
劉伯溫笑著開口問道,“你現在既然和恩親侯管著大宗正院,是不是該提醒陛下修建陵寢了?”
馬尋都愣了一下,不知道的還以為劉伯溫這是在詛咒皇帝呢。
可是轉瞬之間他也明白,古代的皇帝基本上是剛一登基就開始修建帝陵。
但是朱元璋不是,歷史上的他是到了洪武十四年才開始修建陵寢。那時候的朱元璋都五十出頭了,才開始想著後事。
而一年後,馬皇后就過世了,享年五十一。
“我估計陛下不急著修陵寢,現在朝廷缺錢。”馬尋就說道,“現在皇城都沒修建好,京城也沒修建好。”
劉伯溫也沒有再說什麼,皇宮是他選址的,也是他定下的皇宮的規制等。
現在最多隻能算基本的格局和大體上的建築等完成,可是後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持續的修建,說不定還要持續十多年。
而應天府的城牆等也都是在持續的修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裡是首都,也因為前些年南征北戰的,很多資源用在了軍隊上。
劉璟端來茶,笑著說道,“聽聞國舅被陛下責罰,我本還有些擔心。”
劉伯溫就笑著開口,“你倒是用不著擔心,他肯定不會觸怒陛下。倒是你想要在軍中效力,以後少不了要國舅拉你一把。”
劉璟也點頭表示認可,現在的馬尋在大都督府任右都督,名義上僅次於左都督李文忠。
更何況在帝后的心目中,馬尋還是非常有分量的,求情等還是有很大的效果。
“二哥,明天得去幫我的忙。”馬尋就接話說道,“皇子們要練兵,我想著二哥去搭一把手。”
劉伯溫正色問道,“這事情我本不該多問,諸位親王殿下練兵,到底是練多少兵,這些人以後有何用處,你問清楚了沒有?”
劉伯溫的擔心很正常,朱樉等人都是少年郎,過些年說不定要就藩等。
大家也都看得出來皇帝和太子希望這些親王們知軍事,可是也不希望這些親王們和軍中武將往來太多。
馬尋就解釋說道,“就是讓皇子們練練兵,他們本就常在軍中歷練。以前只是歷練,現在學著掌兵。這一次也就是一個衛所,練出來了也歸京衛。”
聽到馬尋這麼說,劉伯溫和劉璟也沒什麼可擔心的了,這單純的就是給皇子們一個練手的機會而已。
劉璟笑著問道,“這麼說來,這一衛的主將該是你了?”
馬尋瞬間無語,也有些憂愁的說道,“皇子們要歷練,我也要歷練。我堂堂右都督,實際掌兵的就是一個初建的衛所。”
朱元璋和朱標的心機可太多了,他們是讓朱樉等人練兵,因為這些皇子們有一定的基礎、歲數也到了,得學點真本事。
而馬尋鎮場子,免得這些皇子們胡來。另一方面就是對於馬尋的不開竅,朱元璋等人另闢蹊徑。
既然不願主動做事,那就安排了不可推卸的任務,領著朱樉等人練兵,也跟著提升一下。
劉伯溫和劉璟也都笑了起來,帝后對馬尋這位國舅還真的是用心良苦。
劉伯溫也關心問道,“這一次你帶著皇子們練兵,就沒有軍中大將輔佐?”
雖然劉璟是讀過兵書,也在戰場上歷練了一下,可是這顯然是偏軍師型別的,而不是直接領兵的大將。
“我找了沐英,他最為合適。”馬尋就笑著開口,“我沒這個本事,也不好讓二哥多和這些皇子們來往過深。”
聽到馬尋這麼說,劉伯溫自然非常安心,他的這個女婿別看年輕,可是辦事真的十分穩妥。
劉伯溫笑著開口,“我現在也告老了,就等著回老家了。”
“下月大封功臣,泰山還是要等到大封功臣之後才能回去。”馬尋就笑著解釋,“這些天您在京城,也能和昔日親朋故舊好好敘敘舊。”
劉伯溫嘆氣說道,“這事情也難辦,很多人現在和我也不同道了。既有理念之歧,也有為人處世之別。”
作為浙東文官的領袖人物之一,劉伯溫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這讓浙東文官內部不少人是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