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
或者……不攻擊。
雖然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二選一,但背後的擔憂和後果卻極為複雜,更準確地說,站在不同立場上的雙方,都是更為擔憂對方的選擇會導致的後果。
一方認為,不能坐視敵人逼近而無動於衷,必須在敵人登陸美利堅本土之前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發起攻擊,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引頸待戮的結局。
而另一方則是擔心,面對展現出壓倒性力量的敵人,核打擊可能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萬一激怒對方,可能才會引發更為激烈的對抗和毀滅性的災難。
在前者看來,侵略者的行為已經摧毀了美國的數個航母戰鬥編隊,敵對立場已然確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唯有全力以赴,才有生存的機會。
但是在後者看來,戰爭或許從一開始就能避免,畢竟對方也不一定就是衝著美國來的呢?如果不是主動派遣艦隊出擊的話,或許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目前看來已經無法是阻止敵人的登陸了。
因此,絕對不能再繼續進一步激怒敵人,因為美利堅承受不起展開攻擊後的後果。
基本上就是這樣,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彼此之間的爭論如同針鋒相對,無法達成共識。
而在這一緊要關頭,每一個決策都承載著巨大的風險與責任。白宮掩體內的氣氛如同繃緊的弦,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結果自然就是衝突自然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敵人面前,他們首先因為對局勢的看法不同而起了內訌。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
這不是簡單的鷹派與鴿派之爭,也不是共和黨與民主黨的政見分歧,更不是單純的為了反對而反對。
而是他們真正、深切地恐懼著破滅的結局,都在擔心對方的選擇才是最糟糕的結果,將會引領他們走向滅亡。
這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使得雙方都全力以赴,爭奪他們心中的生存權,迫切希望按照自己的設想行事。在這場較量中,每一方都在用行動表達著對生存的渴望和對滅亡的恐懼。只是最終,主張攻擊的一方佔據了上風。
然而……
結果也理所當然的很不理想。
終於等待到最前線的反饋資訊傳回,眾高官都是眼前一黑,儘管多多少少都有些預料,然而當真的發現那個怪異存在從核爆之中走出,完好無損的時候……
他們還是感覺難以接受。
“……”
“……”
沒有任何人說話。
最終還是總統顫顫巍巍的開口,咬牙切齒地說著:“啟動……啟動下一步的計劃!”
————
————
核塵埃被拋向雲霄,高度超過三萬米,遮蔽天空。
鉛灰色的雲層翻滾,昏暗籠罩,月光都無法穿透這厚重的雲層。整個天空被染上了一種末日般的灰暗,彷彿預示著世界的終結。
在暗紅色的核爆雲下,怪異存在的輪廓重新出現,揮動手腕將天空之中滾滾的核塵埃全部吹散,暴風的衝擊讓天地之間重新變得清明。
不過後方那綿延不知道多少千里的雨雲和雷暴,正在逐漸蔓延過來。
又要重新籠罩這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