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辯音嘲語落 上
第112章 辯音嘲語落 上
從漢王家兩個嫡子在朱瞻基行冠禮的第二日也緊跟著加冠起,朱瞻壑就很少再到太子府來。
雖然朱瞻壑和朱瞻基一樣,虛歲才剛十六,朱瞻圻還差一些才十五,兩人的正經歲數才十三四,但行了冠禮,他們就是大人了,要承擔起家族興旺,漢王府昌隆的責任,不能再像從前似的貪玩,更不可能像從前一樣,當太子府是家裡一般,自由進出。
太子和太子妃倒沒有因為這冠禮不歡迎他們來,在他們心裡,太子和漢王兄弟鬩牆,最好不要帶累著孩子們也跟著龍鬥虎鬥,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朱字,但也知道,只要漢王對太子之位不死心,出現這樣的局面,不過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朱瞻壑和太子府疏遠。
少了朱瞻壑過府來玩,朱瞻基不是去上早朝,聽永樂帝和文武百官議事,瞭解政務,就是去文華殿聽父王和東宮屬僚議事,學習做儲君之道,忙得不可開交,孫清揚和趙瑤影她們,就很少有機會出去玩,不免寂寞。
幸好,眼看要過年了,不僅太子府忙了許多,宮裡的娘娘們也時不時會請她們去做客。
其實宮裡的娘娘們叫她們去,主要是衝著朱瞻基父子,太子府裡這幾個過些年就要及笄的小姑娘,將來最少也會嫁個皇孫,說不定有人就會是太孫妃,對於她們這些等永樂帝崩後,就會成為太妃的人而言,太子妃和太孫妃,都是將來要仰仗的人。
皇帝只管前朝,後宮可是由皇后把持的。
將來會成為皇后的太子妃和太孫妃自然是後宮之人的仰仗。
沒有子嗣的妃嬪,先皇崩逝之後,縱然不被殉葬,在宮裡的日子也不好過,宮裡的人,逢迎慣了,誰會把前朝的太妃們放在眼裡?
一想到這些,無子嗣的妃嬪們都不免有些恐慌。
未雨綢繆,太子妃日常事務較多,不可能和她們時時親近,也不便和她們親近,免得被當今聖上永樂帝所疑,落個私窺東宮的罪名,所以孫清揚、趙瑤影、秦雪怡三個小姑娘,就成了各宮妃子們的邀請物件。
即使位高權重如張王兩位貴妃,在此情況下,也不能免俗地請過她們兩回。
各宮都請,她們不請,豈不顯得太不隨和,不從眾,排擠東宮,和皇太孫有嫌隙?所以當有回永樂帝問起她們可有幫著相看太孫妃時,張王兩位貴妃都暗自慶幸,幸好已經請了兩回,多少能夠說上些話來。
“論模樣,自是最小的孫清揚長得最齊整,論心性,卻是趙家的更沉著,秦家的性子佻脫些,嬌憨魯直,為正妃恐怕壓不住。”王貴妃仔細斟酌字句,給出了答案。
“臣妾倒覺得,最小的孫清揚不光人長的最漂亮,而且端莊大氣,又守規矩又不失自己的本性,更適合瞻兒,皇上也知道,瞻兒他性子沉穩,有時卻過於潔身自好了,他小小年紀能如此自持固然是我大明之福,可做為祖母,看著他如此拘束自己,未免會擔心他日後寂寥。那孫清揚年紀雖小,卻總能惹出瞻兒隱藏的一些孩子氣,上回我聽說,他和漢王世子還為她打了一架。”
張貴妃又細細把朱瞻基朱瞻壑兩人打架的前後事由說給永樂帝聽了,然後說:“皇上看,是不是這個理?”
連他二人打架的情由,張貴妃都能說得如此清楚,永樂帝頗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你平日裡只顧吃齋唸佛,沒想到,對這些事也如此上心。”
張貴妃知道多疑的永樂帝因為自個先前的話,揣測她是不是與東宮走得過近,笑著說道:“臣妾哪裡是對這些事上心,不過是那日到姐姐的永安宮去,正好聽到太子妃和姐姐說笑,也就一起跟著逗了些趣。”
王貴妃見火燒到自己身上,撇了張貴妃一眼,她倆個早些年也曾姐妹情深過,但隨著仁孝皇后仙逝,離後位最近的兩個人,多多少少都起了芥蒂。
不過平日裡,王貴妃以賢淑頗得聖寵,張貴妃以仁厚頗得聖意,兩個人的這點心病,從未放到檯面上,只在暗地裡使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