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見黑,眼看著再難追到薛仁杲,唐儉帶隊回了高墌城。
高墌城太守府。
棺木靈堂,早已沒了蹤跡,十餘人在大堂內商議著事情。
唐儉匆匆進入。
“如何了?”李世民問道。
“殿下,末將無能,未能追尋到那薛仁杲。”唐儉單膝跪地請罪。
“嗯?”李世民皺眉。
隨之,唐儉將郝瑗的事情說了一邊。
李世民久久不語,良久方才嘆息道:“可惜,可悲,可嘆!奈何彼之英雄,吾之仇敵,罷了厚葬吧,忠魂總要有歸處。”
“殿下聖明!”十餘人聽此盡皆拜服,都在心中想到:“秦王殿下胸襟之廣闊讓人歎服。”
“既然沒了蹤影,便罷了,諸位說說如何將這北梁的版圖納入我大唐。”李世民道。
“殿下,薛舉一死,薛仁杲不見蹤影,此時正是打局西征的好機會,大軍出擊必然勢如破竹!”劉文靜道。
李世民頷首,這正是他心中的想法。
劉文靜話音一落,殿內忽然吵雜起來。
“末將原作前鋒,直搗黃龍!”殿內的數位將軍紛紛大喊,當日被俘之恥,若不將那北梁化為灰燼,如何能洗刷這等恥辱。
李世民冷眼觀之,雖有意繼續西征,卻不得不考慮著長安的父皇。
“諸位,此事本王當上書父皇,現今正是用兵之際,一切且等父皇勝裁。”李世民道。
且說遠在長安的李淵。
李淵一身黃色龍袍端坐在大興宮中,手中捧著一份奏摺,正在細細品讀,面上無任何表情,軟弱石雕。
“宣群臣入宮。”李淵將那奏摺放下,揉了揉眉心道。
“喏!”一個小太監應聲離去。
半柱香後。
“微臣參見陛下!”大唐的一眾大臣紛紛趕到大行宮參拜李淵。
“諸卿免禮!”李淵道。
“謝陛下!”群臣起身。
“朕這裡有一封摺子,諸卿切看看。”李淵道。
隨即一個太監將奏摺送往大臣手中。
數位大臣紛紛過目。
“恭喜陛下威加四海,那吳三桂棄暗投明,可喜可賀!”說話的是裴祭。
“陛下,吳三桂斬殺了突厥使者,此事怕是會引來突厥人的報復。”李神通滿是擔憂的道。
“正是,父皇,不管這吳三桂是否真心來投,咱們必須派兵過去,以作支援。”太子李建成也道。
“哦?太子有和看法?”李淵饒有興趣的問道。
“父皇,且不說這吳三桂歸降是真心還是假意,今日來了這封奏摺便是給我咱們一個收回雁門一代的絕佳藉口,只要大兵出征,這吳三桂於情於理都要盛情接待。”李建成道。
李淵沉吟了片刻,道:“甚妙!名正言順,方為正義之師,亦不會讓雁門一代的百姓落入水深火熱之中。”
“只是這帶兵人選?”李淵遲疑了一下問道。
“父皇兒臣願往!”李建成隨即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