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明顯遭受過苦戰的部隊。
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破洞。
因持續開火而彎曲變形的槍管。
指甲裡硝煙堆積成厚厚的汙跡。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是一支鐵血部隊!
並且人數很多,五人一排,走了足足八九分鐘,才全部穿越長安城牆,最起碼人數達到三四千人,一個兵團的規模!
而飄揚的旗幟,卻是各式各樣的番號都有。
長安第一軍團第五師團。
長安第一軍團第二師團。
長安參謀部警衛團。
長安第三資訊化兵團。
甚至還有長安第二軍團第三師團第一兵團一連,這種具體到連部的旗幟!
長安城牆入口,圍觀的長安人越來越多,
飄揚在人們手中的大夏紅旗也越來越多。
先是無數人讚歎,再是無數人面漏悲意。
只因為這支三四千人規模的部隊,卻飄揚著這麼多不同番號的旗幟......
這表明,原有的兵團,乃至師團,都被打散了。
所有活著的戰士,組成了這支歸鄉部隊。
生還率,在這支部隊身上隱隱展示著。
這些不同番號代表的部隊,總人數最起碼五六萬人。
可活著回來的,卻只有三四千人。
百分之八十多的戰損率,讓所有意識到這點的長安人,都不再歡呼鼓掌,而是壓抑到了極限。
終於,白髮蒼蒼的老人問路過的戰士:“其他......其他人呢?”
戰士笑著回道:“還在後面,部隊太散,上級要我們就近抱團回長安。”
這話一出口,附近所有人都如釋重負地笑了。
原來,是我們想多了啊。
如浪潮般的歡呼聲,這才終於響起。
我們不要求你們載譽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