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374章 矽谷(第一更,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4章 矽谷(第一更,求訂閱) (1 / 2)

十幾年前,在太平大學物理系的試驗室中,馬塔雷發明了電晶體。

也正是從那天開始,人類就進入了新紀元。當時,沒有人知道電晶體和隨後發明的積體電路會給人類文明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但也正是在那天,在這裡,蝴蝶在扇動它的翅膀。

永寧,是第六大城市——曾經是第五大,但是伴隨著東寧的崛起,他就被擠下去了一位,這裡舊時名稱是“坤甸”,城市位於坤江入海口處,這座位於赤道穿城而過的城市,舊時一直以輸出農林產品為主,燕窩也是這裡的知名產品。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這裡和NBC其它地方一樣迅速發展起來,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冶金等現代工業成為了本地的經濟支柱,甚至在城市北部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鋼鐵公司,這座鋼鐵公司不僅是NBC西南部的第一座大型鋼鐵公司,而且還是最現代化的,畢竟,他所採用的都是目前最先進的鋼鐵冶煉技術。

不過,永寧最出名的企業還是“YN·Zeiss”,也就是永寧蔡司,這家靠著從蔡司公司拆回的裝置、聘請的工程師和熟練技術發展起來的光學公司,不僅早與西德蔡司、東德蔡司並稱“三大蔡司”,而企業還在這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是除此之外,永寧……基本上就和中興、永定一樣,都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地方,畢竟,這只是一座人口僅僅只有700萬人的“赤道之城”。

除非一半的人口居住坤江兩岸的主城區之外,和NBC的其它地方一樣,許多人生活在附近的衛星城之中,所謂衛星城,大致是主城區往外輻射60公里之內的城市,那些城市的規模大小不一,就像散落的繁星一樣,圍繞著主城。

繁星般的衛星城以公路和城市鐵路與主城區相連,雖然NBC的公路交通和汽車工業很發達,但是城市鐵路卻是衛星城之間,最便捷交通,它的執行時速超過150公里,每列城鐵由三節車廂組成,長度是地鐵列車的一半,能容納約600名乘客。

雖然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距離並不遠,但是每天都有千百萬人透過城鐵往來各地,這樣的通勤族不多,但也不少。

和過去一樣,肖明傑提著公文包來到城鐵站臺,透過檢票後進了車廂,不一會列車再次啟動,伴隨著列車的加速,鐵路線兩側棕櫚不斷於視線中向後移動。

坐在車廂裡的肖明傑,這會正翻看著一本雜誌,突然,雜誌上的一個資訊吸引了他的注意——輔仁大學化工系的哈羅德教授,成功製取的精製純度達到99.99999999的高純矽。

“也就是7N級的超純矽了……”

作為電晶體專家的肖明傑,立即意識到這種超純矽對於積體電路的意義,刻蝕用單晶矽材料作為生產矽電極的核心材料,其產品質量及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刻蝕裝置工作及半導體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及良率。

“如果永和材料能解決工業化應用的話,到時候晶片的成品率肯定會提高一個級別的,到時候它的價格也一定會有所降低。”

雖然肖明傑經營的亞南電子也是一家積體電路生產設計企業,但他並不介意積體電路的價格下跌,因為只有把價格打下來,才會迎來積體電路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正是靠著電晶體以及積體電路的生產消費市場的普及,才有了NBC電子產業的大發展——半導體市場為半導體供應鏈的專業化提供了資金,催生了從超純矽晶圓到光刻機等各個領域的專業公司。

因為有了消費市場,所以才有願意進行再投資。十幾年前,在太平大學作為馬塔雷教授的助手,參與發明電晶體的肖明傑,就是靠著這股浪潮,獲得風險投資創辦了“亞南電子”。

其實,並不僅僅只有他,當年馬塔雷研製電晶體時的助手們,包括和他一起被稱為“太平三傑”的祝瑞新、肖培武,他們都各自創辦自己的公司,而且都選擇了在永寧創業。

之所以會選擇在永寧,不僅僅是因為當時永寧市市長丁長捷對電子產業的支援——不僅將永寧大學附近的一片雨林開闢為新區,以低廉的地租鼓勵電子公司入住,而且還透過地方的“創新基金”向這些企業提供投資。甚至還減免稅收。

得益於地方的支援,在過去的十年間,從電晶體到積體電路,從生產到設計,在永寧大學西北形成了一個以積體電路的生產設計以及電子計算機生產為核心產業區,於也就有了它的名字“矽谷”——之所以名字當中有一個“矽”字,是因為當地企業多數是從事加工製造高精度矽的半導體行業和電腦工業。而“谷”則是從山谷中得到的。

“矽谷站到了,下車的乘客請做好準備,從左門下車……”

列車到站後,肖明傑就立即下了車,走到站外後,又攔了一輛計程車。

“師傅,去亞南電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