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推力是多少?”
“非加力狀態是10噸,加力狀態是14.5噸。”
聽著安東的回答,李毅安又仔細詢問了一下它的直徑、長度以及重量等方面的資料。
其實,WP100並不是一款大涵道發動機,現全世界的渦扇發動機其涵道比相對較低,,他的最大直徑只有不到1300毫米,就這還是BMW公司改進後的,從英國羅羅引進的原型機和最初的幾個型,最大直徑甚至只有1100毫米。
不過,在得知它的重量後,李毅安的眉頭微皺,心底想道:
“居然有2.7噸多……”
注意到閣下似乎在思索著什麼,只以為閣下是對公司這些年的技術進展有些失望,安東便解釋道:
“閣下,現在我們正在研究新型大涵道發動機,我們透過試驗發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耗油率低、噪聲小,所以,根據國際民航業的發展,我們正在研製新一代發動機,預計在四年內投入市場……”
聽著安東的回答,李毅安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其實航空發動機這個東西,尤其是商用發動機,只要有了市場,企業自然就有了研製的動力。
靠著C707、C717等飛機的暢銷,BMW公司在民航發動機的研製上,還是非常上心的,雖然它的技術源頭源自羅羅公司的RB.80“康威”發動機,但是卻和羅羅公司走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就像羅羅在RB.80“康威”發展出了了斯貝,並將期推廣到軍民市場。而BMW則在WP100的基礎上,研製了更小、更輕,但推力更強的RM1型渦扇發動機,其的效能算是最好的二代機動力系統,除了推力比不及F100那樣的三代發動機之外,其效能於現在絕對是遙遙領先的。
從最初與羅羅的技術合作,引進包括RB.80“康威”在內的多款發動機,到後來的自主研發,並且超越,這個過程中的難度,李毅安當然是非常清楚的,而現在他們又把寶押到了大涵道航空發動機上,倒也是正確的路徑。
畢竟,從航空發動機發展路徑上來說,大涵道發動機才是未來,至少是民用航空發動機的未來,大的涵道比賦予了同類發動機無與倫比的海平面靜推力,而它的出現,也為採用2+4+2雙通道寬體佈局的客機鋪平的道路。
最後,寬體客機取代了諸如波音707、DC8之流,成為民航飛機的主流。而這也是空中客車崛起的“秘密”。
隨後,李毅安就瞭解了一下大涵道發動機的研製情況,當然也瞭解的一些技術情況,總體來說,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現在的BMW已經完全成長起來了,無論是在航空發動機,亦或是其它方面。
在參觀的最後,李毅安又卻一趟生產車間,在那裡工人們正在生產著RM1渦扇發動機,它同樣也是BMW的拳頭產品。
在生產車間裡,安東特意介紹道:
“閣下,現在BMW生產的這批RM1渦扇發動機,都是航空工業公司的訂貨,將用於F2戰鬥機上,目前航空工業公司,正在全力完成西德以及荷蘭生產的訂單,所以,他們催的很急,甚至重要程度都超過軍方訂單,我們現在正在全力保證歐洲的訂單。”
在他說話的時候言語之中都是一種驕傲。
這樣的驕傲是什麼?
當然是他們把飛機和發動機賣到歐洲了。
畢竟自從飛機發明以來,或者說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基本上都是歐洲往亞洲賣。
什麼時候亞洲的飛機賣到了歐洲?
也就是在這裡,在這個地方,他們把最先進的飛機和發動機賣到了歐洲,賣到了那些老牌工業強國。
這種驕傲是發自於內心的,畢竟,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親自去創造,親自見證的。
面對這樣的成就,他們又怎麼可能不驕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