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蒙德扭頭對同事們喊道:
“先生們,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第一次隻身抵達南極極點的探險家!”
這一幕不僅被照相機記錄了下來,還被攝影機記錄了下來,在眾人的鼓掌中,白志成說道:
“先生,我的目標是穿越南極大陸……”
這一天,對於阿蒙森—斯科特站的科學家們來說,他們見證了探險家的勇氣,在熱情的招待著這位年青的探險家時,考察站也透過電臺,將白志成隻身抵達極點的訊息發往了南極應龍以及各個考察站,當然也包括美國本土。
很快,白志成隻身穿越南極的新聞,就登上了美國的報紙頭條。
這是一個缺乏探險家的時代,或者說,缺乏英雄的時代,但是人們是崇拜探險家和英雄的。這個新聞瞬間,就點爆了整個美國,在報紙上和電視裡,人們討論著白志成的穿越。
他已經隻身一人行走上千公里抵達了南極極點,而他還將繼續行進,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就在全世界為白志成的勇氣而驚歎的時候,白志成又一次踏上了征途,向著南極大陸的另一端行進著,在他離開時艾德蒙、諾爾斯等人紛紛走出考察站,為他送行。
“真是一個勇敢的傢伙!”
“一個孤獨的勇士。”
白茫茫的冰原上,一個人就這樣孤獨的行進著,就在白志成離開阿蒙森—斯科特站的時候,一架運輸物資的C130運輸機降落在考察站,在飛機離開時,飛機除了正常的科考樣本之外,還有多出了一些膠片,那是白志成抵達考察站時的拍攝下來的。
幾天後,美國的幾家電視臺得到了第一手的影片資料,白志成這位年青的探險家再一次成為美國媒體的寵兒,電視中充斥著與其有關的新聞報告。
“……我們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這位孤勇者,能夠安全的完成他的探險,成功穿越南極大陸……”
聽著收音機裡的新聞,威克的嘴角輕揚,作為一名軍人,他對白志成是非常佩服的,更重要的是,那個傢伙只是18歲。
“真是的,在他十八歲就去穿越南極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在幹什麼?”
想到這,威爾的臉色就變得有些難看,他想到兒子留出來的長髮,像個女人一樣,出生在戰後的他們,壓根就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辛,他們的精神是叛逆的,文化是叛逆的,生活也是叛逆的。
他們在那裡聽著音樂,叛逆著所有的一切,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勇氣與犧牲意味著什麼。
他們甚至反對在西貢進行的戰爭。
“那是在保護我們所有!保護全世界……”
威爾嘟嚷了一句,語氣中充滿了不滿,更多的是卻是無奈。
那些年輕的孩子們壓根兒就不能夠體會到真的殘酷,他們總以為美國很強大,美國東西兩邊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保護就可以躲避戰爭帶來的威脅。
可是並不知道,戰爭的風險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在美國的頭上,熟練你絕對不會因為有大洋的隔離,放棄對美國的威脅。
所以為了防止這一切發生,美國必須在全世界範圍內去遏制蘇聯的威脅,但是那些年輕人他們卻對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美好的幻想,在他們的想象中,世界是和平的,他們甚至嘲笑,辱罵那些為國而戰的軍人。
“俄國人的孩子或許沒有超過我們,但是SEA的孩子已經把我們的孩子甩在了身後……”
威爾無奈的長嘆一聲。
儘管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卻無能為力,因為他甚至都管不好自己的孩子,懷揣著這樣的無奈,威爾把汽車停進了五角大樓的停車場,停好車後,很快就進入五角大樓,這邊剛進入辦公區域,就看到走廊裡的人們匆匆走動著。
“出什麼事了?”
下意識的,威爾加快了腳步,還不等他走到辦公室,就有同事走過來,對他說道:
“中校,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