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勢力——也就是克格勃的支援下,他們在古巴的訓練營之中進行訓練,然後返回美國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就有一些極端成員進行恐怖襲擊。
也正因如此,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恐怖主義活動都是各國極其頭疼的,而深受其害的普通民眾對於反恐行動,當然也是支援的,畢竟,他們看到了恐怖主義活動對自身的損害。
“所以在接下來我們要有所改變,嗯……”
想了一下李毅安繼續說道:
“就是在新聞公告之中再用叛亂分子之類的稱呼去形容他們,而是要用恐怖分子。對,他們就是恐怖分子,要把他們的所謂的獨立戰士的形象徹底摧毀,讓他們變成人人喊打的恐怖分子。”
其實很多事情就是輿論戰,只要贏得了輿論的支援,那麼距離勝利也就不遠了。
在冷戰的環境下,美國會把他們支援的人稱之為自由戰士。蘇聯會把他們支援的人稱為獨立戰士。
總之他們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為自己支援的派系扣上高大上的名稱。然後以表明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
而稱對方呢?
在大多數時候要麼是叛亂分子,要麼是外國傀儡或者殖民分子。
但無論如何稱呼對方,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在這個語境之中,他們是戰士。
“如果我們用叛亂分子去稱呼他們,那麼他們就是是游擊隊,他們是爭取自由的或者爭取獨立的戰士。
在這個語境之下,又怎麼可能去贏得輿論上的普遍支援呢?”
李毅安一邊思考一邊說道:
“所以我們必須要換一種名稱——恐怖分子!既然我們是在進行一場反恐戰爭,那麼他們就不再是有機的人,也不再是什麼叛亂分子,而是恐怖組織的恐怖分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需要考慮《日內瓦公約》的。”
並不僅僅只是《日內瓦公約》的問題,有就是應對國際社會的壓力。
“我們必須要贏得這場輿論戰,從而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們的支援。當然這並不侷限於東非,包括雅加達,同樣也是恐怖分子,只不過是這個恐怖分子篡奪了國家政權。”
其實,只要實力足夠強大,可以隨便指責一些弱小的國家是恐怖組織,是流氓國家。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的現實。
聽著閣下的決定,李國仁想了一下說道。
“呃,這恐怕很困難,畢竟,人們不一定會認同這種觀點。”
“這並不重要。”
李毅安排了一下手,然後說道:
“重要的是我們要告訴全世界我們是在進行反恐戰爭。是在打擊恐怖主義活動。
至於他們信不信?重要嗎?
重要。
所以這本身就是輿論戰中的一部分,或許現在他們不信,但是當我們重複1000遍的時候,他們肯定會相信的。”
在引用戈培爾的這番名言的同時,李毅安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