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一輛!
可真貴啊!”
“貴是貴了點,但是值得。”
萊茵哈德看著月球車說道。
“帶上月球車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權衡的決策。
月球表面環境複雜且廣闊,僅靠宇航員步行所能到達和勘察的區域非常有限。
月球車的存在使得宇航員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移動,深入到更遠的地方進行科學考察和樣本採集。
月球車可以攜帶更多的科學儀器,在不同地點進行測量和實驗,獲取更全面的資料。
雖然月球車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但它所收穫回報是巨大的。透過月球車的行駛和探測,所收穫的科學回報是巨大。”
其實,也是後發者的優勢。蘇聯和美國率先實現了登月,但是他們的登月活動範圍是極其有限。
按照兩國公開的資料顯示也就是探索了附近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
也正因如此,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才會把月球車作為一次登月的必然選項就是為了探索更大的區域,更大的範圍。
雖然月球車看起來極其的簡陋且原始,就是一個平板上裝上4個輪子。但是在設計和製造月球車的過程中,仍然涉及到諸多技術難題的攻克,如輕量化設計、高可靠性、適應極端環境等。
“我們必須要探索足夠大的區域才有可能發現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萊因哈德的回答讓孫明禮有些疑惑的朝著那輛月球車看了過去。
“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我們需要的是什麼?
月球上又有什麼?
答案並不是未知的,早在去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第11顆無人月球探測器“玉兔5號”就實現了月面自動無人取樣並讓樣品返回地球。
雖然是之前蘇聯就實現了這個任務目標。但是透過那次探測獲得的一公斤月壤。科學家們在其中發現一些讓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東西。
正因如此,對於月球的探索,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只不過這一切都不為外界所知曉。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自從蘇聯和美國接連實現在月球的登陸之後,幾乎沒有人再去關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進展。
其實這再正常不過,就像大多數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二高峰是哪座山峰的原因。
人們永遠只能記住第一。
至於第二,往往是寂寂無聞的。更何況是第三呢?
只不過現在人們並不知道的是,雖然時間上遠遠落後於蘇聯和美國,但是他們或許會走的更遠,至少在任務計劃中,他們有著更為長遠的打算和計劃。
有時候,人們壓根兒就不需要了解這一切。其實這正是太空競賽最複雜的一面,它並不僅僅只是到達一個地方插上一面旗子。
無論是蘇聯也和美國也罷,他們都有各自的計劃。作為這個遊戲的參與者,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同樣也有自己的計劃。
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無人知曉,往往第一個插上旗子的玩家不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就像美洲大陸一樣,雖然西班牙首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但最後的贏家卻是其他人。
所以,太空中的插旗遊戲,僅僅只是遊戲的開始。
想要成為最後的贏家,還需要在很多領域進行突破,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