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實力在這兒擺著,沒辦法的事情。
有時候一分錢難倒英雄。
征服星辰大海是需要錢的。
這天在辦公室裡,袁家騮和錢復康,尤金等人他們一起聊了很長時間,聊著登月計劃,聊著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當然他們還談到了新型的火箭研製。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切很貴,但是,有些事情必須要去做,必須要去暢想,只有如此才能夠去實現。
這天,在萬戶角,在這間辦公室裡這幾位大咖他們所討論的話題直接決定了未來數十年裡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的前進方向。
當然也決定了sea太空探索未來的方向。
幾天後,在官邸的書房之中,李毅安看著眼前的報告,問道。
“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是應該跟進這個競賽,是嗎?”
袁家騮點頭說道。
“是的,我們也應該建立月球空間站,我們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參與蘇聯和美國之間的競爭。
他們會去競爭,誰是第一個?但是,我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參與其中,透過展開相應的研究取得科技上的突破。
對,這就是我們參與這個遊戲的根本出發點。”
因為了解李毅安,袁家騮當然也知道他最看重的是什麼?
是科學。
事實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之所以會參與到登月工程之中,就是為了透過這樣的專案去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至於登月本身反倒並不重要。
登月不過只是一個目標,但並不是目的。
這也是sea和美國以及蘇聯太空競賽最大的區別。
“是新型火箭的研製還是未來空間站的設立,都有太多的技術難關需要攻克。而在攻克這些技術難關的過程中,我相信,對於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將會產生很大的推進作用。”
李毅安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重大專案與科技發展之間的聯絡,畢竟他本身就是一個“專案黨”——透過重大專案推動科技發展。
從旨在掌握原子力量的普羅米修斯計劃,到進行太空探索的夸父計劃,再到現在正在實施的星球大戰計劃。
這三個重大科學專案,就像是波浪式的遞進一樣,將促進了本地現在和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發展。
建立月球永久基地。
本身就是夸父計劃中需要實現的一個目標。
“想要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就必須要研製更大的火箭,是嗎?”
李毅安翻看著報告問道。
“是的,更大噸位的火箭。才能把更多的人和物資運往月球。而且相應的,大型火箭有利於降低發射成本,而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未來,月球空間站能否持續執行。”
在袁家騮解釋著新型火箭以及月球空間站之間的聯絡時,李毅安想了一下,說道:
“成本!
在太空探索之中,成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僅僅只是燒錢,而沒有多少收益的話,那麼,這樣的太空探索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
就像是人類探索新大陸一樣,只有獲得了相應的收益,大航海時代才會不斷的延續下去,這用在太空探索中。也是如此。”
將手中的報告向前一推,李毅安說道:
“我認為,我們可以把研究重點放在月球資源的利用上,比如說氦3的利用,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
在提到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時候,李毅安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那個“距離實用永遠差距50年”的梗。
在這個世界能夠取得這個突破嗎?
也許,月球上的氦3可以提供新的路徑。沒有研究之前誰也不清楚,有沒有這種可能?
在暢想了一番對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之後,李毅安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