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絕對不能夠讓美國人超越我們。”
端起桌子上那個從西伯利亞勞動營中帶出來的鋁製茶杯。科羅廖夫喝了一口茶,然後自言自語道。
“好吧!是一場競賽,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贏得這場競賽。”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科羅廖夫又拿起了另一份報告,現在他需要做出最後一個決定就是挑選前往月球的宇航員小組。
選擇誰去月球呢?
翻看著面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宇航員都是蘇聯最優秀的宇航員。
他無一例外都曾經去過太空,是挑選登月機組的前提條件——必須有過進入太空的飛行經驗。
“按照道理來說,用科馬洛夫小組是最好的選擇。”
看著科馬洛夫的照片,幾個月前的繞月飛行實驗裡,科馬洛夫小組的表現是極其出色的,他們完美的完成了那次任務。
但是……想了想,科羅廖夫最終還是拿起了另一張照片。
看著照片上笑容燦爛的年輕人,科羅廖夫自言自語:
“好吧,就像他說的一樣,沒有任何人比你更適合代表蘇聯。”
科羅廖夫口中的“他”,都是那個已經被打入冷宮並且被消失在世人眼前的人。
或許那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對於科羅廖夫來說,當年正是在那個人的全力支援下,他才開啟了太空探索之路。
現在即便是那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科羅廖夫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紀念他。
或者說用另一種方式去銘記他。
“好吧,就是你了!”
這一天在星城,科羅廖夫接連做出了兩個決定。
很快他的決定就被克里姆林宮批准了,畢竟,在蘇聯一直實行著總工程師負責制,只要是總工程師的決定,其他人都不會去推翻他。
與此同時,美國人的偵察衛星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上空飛過,偵察衛星將整個航天發射場拍了一個底朝天。
在偵查衛星從蘇聯上空飛過,進入太平洋,經過夏威夷海域的時候彈出了一個膠捲倉。
膠捲倉被回收後,在第一時間被送到了國家影象分析實驗室,實驗室裡一群照片分析師,照片分析了半天,看著空蕩蕩的發射架。得出了一個結論。
“蘇聯人還沒有做好發射準備。”
幾天之後,莫斯科紅場勃列日涅夫第一次站在導師墓上檢閱了革命節的閱兵。
雖然這並不是他第一次站在這個位置,但卻是他第一次作為中心人物。
在檢閱軍隊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向著紅場上駛過的洲際導彈車隊揮著手,後對身邊的同僚們說道:
“可惜了,原本我們可以一個更好的禮物送給全世界,現在,只有這些洲際導彈了。”
站在勃列日涅夫一旁的謝列夫說道:
“這並不需要著急,也就是再等上幾天而已,幾天後,全世界都會見證蘇聯的偉大。”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這一天,全世界所關注的是從紅場上空飛過的米格25戰鬥機——按照蘇聯的說法,它才是世界上第一款三馬赫、三萬米升限的超級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