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蘇聯要為軍隊研製所有的一切!
“所以,我們在研製運輸機的時候,也要貫徹這一原則,如何抓大放小?”
張廷鵬看著在場的同僚和學生們說道。
“就像我們在研製客機時一樣,可以透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從美國以及歐洲引進相對成熟的子系統,然後,把他們整合到我們的運輸機制中。”
當然這樣的方式可以被諷刺為這是不折不扣的拼裝貨,但是透過引進成熟的子系統,確實可以大幅度降低研製成本。
而且美國在建立北約以後,在北約內部推行統一的武器標準。這些武器標準小到步槍彈藥規格統一,大到後勤流程、戰術戰法統一標準。
這讓美國能夠短時間內集合北約盟軍,充當美軍的打手,也讓這一套標準在西方國家中擴散開來,被大多數西方國家所接受。
所以,北約的武器標準下,很多子系統都是可以通用的,如此一來也就不需要進行重複研製了。
而這恰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裝備體系之中最大的優勢,只不過這個優勢,別說是現在了,哪怕就是到了新世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認識到的。
反而還會有很多人在那裡洋洋得意的去諷刺這一些國家的武器根本就是拼裝貨。
就這樣眾人在會議室裡商討了很長時間,很快他們就敲定了一些基本的引數。
等到會議結束之後,站到了地圖前,然後拿著尺子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似乎是以本土為中心,畫了一個圓,很快就找到了目的地,用筆在東非的位置畫了一個。
左明傑有些疑惑的看著老師問道。
“老師,你在算什麼?”
“在推測軍方的目的地。”
“什麼?”
“從航程上來看,軍方需要的應該是一款可以直飛東非的運輸機,”
張廷鵬把尺子收了起來,然後說道:
“也就是說機的最低標準就是能夠從本土飛到內羅畢一帶的機場。”
一邊說話,張廷鵬一邊點著頭,在他基本上明白了軍方的真實想法。
“老師,您的意思是我們在設計飛機的時候,最低標準就是按照這個要求進行了。”
左明傑想了想,終於明白了老師的用意。老師是透過總行程在地圖上畫他圈,然後,找出對相應的目的地,從而弄清楚軍方的意圖。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軍方需要的不是飛到太平洋另一端北美本土的運輸機,也不需要飛到南美,一來是不現實,航程太遠了,二來,則是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即使是偶爾有需求,用加油機空中加油,也可以解決這方面的需求。
既然排除了這個方向,那就只有西部航向了,一個是東非,一個就是中東,而SEA在這兩個地區恰好都存在著一定的利益。
“對,我們作為工程師必須要揣摩客戶的想法。”
看著地圖,張廷鵬接著說道。
“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製造出讓客戶真正滿意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