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又是西貢的新聞!”
雖然只是一篇介紹西貢局勢的新聞,但是《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本身就是極具傾向性的東西。
作為一個超級大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他們能夠在頭版頭條上去報道發生在導演東南亞的某個小國的新聞。
這能沒有傾向性嗎?
僅只是從這一篇新聞就可以看得出來“西貢”的話題正在美國急劇升溫,這就是一定意義上的戰前動員。
很多時候事情都是如此,比如說在巴巴羅薩計劃之前,英國佔據了絕大部分月刊頭條的位置,
但是很快伴隨著東線戰場的爆發,《紐約時報》聚光燈就打在了蘇聯的身上。
在此之前,西貢不過只是世界上最偏遠的一個角落,對於那些壓根兒就沒有什麼地理常識的美國人來說,他們不僅不知道東南亞在什麼地方,字都有可能拼寫不好東南亞這個詞兒。
而現在,東南亞和西貢,就這樣出現在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上,明顯釋放了某種訊號。
“這就是一個訊號啊。”
看著報紙上的頭版頭條,張鵬飛忍不住感嘆了起來。
“好像我們好久都沒有上過《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了。”
他口中的我們指的是“sea”,這種地位反而被越南所取代,實在是有點兒讓人難以接受。
不過這也是好事。
一般情況下,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條上,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要麼是你作為他的盟友需要他的幫助。比如說像不列顛戰役期間的英國,為了能夠上頭條,丘吉爾甚至不惜花錢買頭條。
還有有一種情況就是很簡單了,就是成為他的敵人。一直以來不是有句話說嘛——最重視你的是你的敵人。
就好像在半島戰期間,《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基本上都是被某大國給佔據的。
所以無論如何,上這個頭條都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兒。
但是,作為和泰建築副經理的張鵬飛並沒有考慮那麼多,他現在所思考的僅僅只是——生意。
“……所以,你的判斷是,西貢那邊勢必要大打出手了!”
看了一眼辦公桌上的報紙,這十幾份《紐約時報》,無一例外,都是關於西貢,關於越南的,韓昌平又把目光投向張鵬飛。
“就美國的安全利益而言,阻止河內南下,確保西貢的不失,已經成為了他們在東南亞頭等大事,現在報紙上的新聞,應該是其輿論動員的一部分。”
話聲稍微頓了一下,張鵬飛補充道:
“經理,我們都知道,戰爭總是需要輿論動員的!”
韓昌平點了點頭,他同樣也是軍人出身,對於如何發動戰爭,也有一定的瞭解,其實SEA也是一樣,現在報紙上成天宣傳著“雅加達威脅”以及“雅加達人道主義危機”,甚至現在民間普遍達成一種共識,一旦電視新聞裡出現“某某人道主義危機”的時候,肯定就是要打仗了。
甚至還因此導致股市出現了“人道主義危機指數”——就是一但出現這個詞,與軍工等領域的股票就會大漲。
“可是美國那邊,他們不是更關心大選嗎?”
新一輪的大選,已經開始了,接替肯尼迪上位的總統約翰遜大打和平牌,反倒是共和黨候選人,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巴里華特顯得十分強硬。華特說要麼全力以赴,要麼就撤出西貢。
全力以赴的意思就是一路打到北越去。
西風吹戰鼓擂,讓他們看看這個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是美帝怕河內人民,還是河內人民怕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