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人呢?
雖然可以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人才和天才之間的差距是明顯的。
天才就是天才!
這一點,李毅安是有著清楚認知的,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沙龍聚會上,確實接觸到不少天才。
只不過,天才的生命有限的,他們在相關領域進行的研究,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有點浪費生命的嫌疑。
所以,這也正是開辦這個沙龍的目標,其目的就是為了給這些天才“指點迷津”,讓他們不至於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幾十年。
或者說,浪費他們寶貴的生命。
從機率學的角度上來說,天才的數量是有限的。
如果放之於人類科學歷史長河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每一個時間段,天才就那麼幾位。甚至在每個時間段,就是那些天才推動著人類的科學發展。
充分發揮天才的智力水平,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件極其有益的事情。畢竟,天才更容易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功,獲得突破。
所以,要珍惜他們的生命,讓他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科學事業之中去。
也正因如此,幫助這個時代的天才以及人才們拓寬他們的視野,給予他們超越時代的啟示,從而促成整個時代的飛越。
簡單的來說,就是發揮天才的作用,推動人才的成長。
重點突破,抓大放小。
其實,這件事情非常簡單,與楊振寧他們聊天的時候,可以聊量子物理學,在崔琦這裡,兩樣也可以聊二維電子物理學。 只需要適當的理論上引導就可以了。
其實有時候,就是“關鍵一招”,就是那層窗戶紙的事情,就像光纖的發明一樣,在核心突破上,就是純度更高的玻璃。
但這個發現卻用了高錕幾十年時間。
有時候,人類的科學發展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就像是人類社會存在著一個巨大的“BUG”一樣,制約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而在過去的幾年中,李毅安就是在克服這個“BUG”,就是透過在“新官邸”科學沙龍上的聊天,與當代的科學家們暢談理論問題。
作為“跨界懂王”的他,並不是要自己當愛因斯坦,而是適當的點撥,就像是老師一樣,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撥開雲霧。
剩下的事情就留給他們自己了,畢竟,他們要正面主攻,去實現理論以及應用上的突破。
自己的角色,頂多也就是榜一大哥,給他們刷刷“火箭”,從而實現“人類文明加速”!
這天晚上,在“新官邸”的科學沙龍上,不僅有崔琦,還有其它很多人,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人才。
他們之中是否有天才,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去的幾年中,在這個沙龍里,已經走出了太多的青年科學家。
他們之中已經有人在許多科學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進展,至於能夠把人類文明推到什麼樣的高度。
恐怕也就只有天知道。
對於未來,李毅安並不清楚,但是在和這些年青的學者討論學術問題,討論科學的應用研究的時候,
看著他們,李毅安所看到的就是未來。
“……晶片,也就是積體電路,它就是未來,這次深藍2000一億次的計算能力,確實震驚了全世界,但這隻開始,未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可能就具備深藍2000的算力,甚至等同於幾十上,上百個深藍……”
這樣的論斷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在驚訝之餘,他們之中自然會有人問道。
“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