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會就這一問題進行任何層次的討論,迪安,我們是朋友,所以,現在還可以以朋友的身份進行溝通,如果繼續進行這個話題的討論那麼,就只能抱歉了!”
盯著迪安,李毅安用不容質疑的語氣說道:
“南洋不會就任何原則問題進行任何對話,更不存在任何讓步的空間!”
這已經不是回答了,而是警告。
面對如此生硬的拒絕,迪安有些茫然,他顯然沒有意識到,南洋會如此的“強硬”,甚至不進行任何對話。
其實,這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等到英國和法國進行談判,想把法國納入“多邊核力量計劃”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強硬,在會談中直接拒絕後,戴高樂甚至直接甩袖而去,當天就下令,將北約地中海艦隊中的法國軍官撤回,並將大西洋艦隊從北約撤出;同時收回隸屬於北約的幾個法國空軍中隊。
同時要求加快彈道導彈、轟炸機以及彈道導彈核潛艇等武器的研製,這直接導致了法國與美國的關係緊張。
最後,面對美國壓力,法國在六六年宣佈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出其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軍事基地。同年6月,戴高樂應邀訪蘇,法蘇發表聯合宣言,宣佈雙方建立“特殊夥伴關係”。
法國可以打蘇聯牌,南洋一樣可以打。
只不過,剛剛訪問過莫斯科的李毅安,現在還不需要再訪問,只需要表明態度就可以了!
面對如此強硬的回答,迪安沉默了一會,說道:
“我會將閣下的意見轉達給華盛頓!”
是意見,而不是態度。
隨後,迪安又特意強調道:
“閣下,你必須要明白,自由是一個整體,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整個自由世界,正像您在危機中說的那樣,自由世界是一個大家庭。”
“自由世界之所以值得捍衛,是因為——各國都是自由的,在自由世界之中,國與國是平等的,沒有主從關係。否則,我們為什麼不加入蘇聯的陣營呢?眾所周知,東歐各國都是蘇俄的衛星國!”
隨後,一場會面終究還是結束了,迪安得到了華盛頓要的答案,而南洋也表明了態度,就在迪安返回華盛頓的當天,唐寧街與大明宮同時對外釋出一個訊息——英國將會和南洋共同研製彈道導彈核潛艇,並且將會從南洋引進80枚最先進“破浪2型潛射導彈”,同時引進12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以增強其空中核力量,雖然“戰斧”並不是空基彈道導彈,但卻也能夠使轟炸機在敵方防空範圍之外的遠距離上打擊敵人。這有助於他們重新武裝“3V”轟炸機,可以滿足英國對遠端空基導彈系統的迫切需求。
對於英國的這一舉動,蘇聯是罕見的保持了沉默,因為早就把唐寧街滲透成篩子的蘇聯知道,這是英國在回擊華盛頓,是為了避免淪為美國的“核僕從”。
而華盛頓呢?
面對這樣的回應,華盛頓則發表了一個輕飄飄的回應——這是英國的選擇,美國會尊重英國的選擇。
有時候,這個世界就是如此。
為了擊敗一個敵人,即便是與魔鬼合作也在所不惜,冷戰本質就是不計代價。且沒有好壞正邪的確的。
即便眼下美國是藍星NO.1,他們也不願意把英國推向蘇聯的懷抱。
於是一場舉世矚目的“英美衝突”就這樣得到了化解——扯淡!
這只是開始!
事實上根據情報,在得知這個訊息後,肯尼迪甚至痛罵了英國佬的“背信棄義”,對於正在政治巔峰的肯尼迪來說,他原本就是想用馴服英國,來向美國人展現他是多麼的牛掰。
可誰曾想,英國不僅拒絕的乾脆,而且轉臉就和南洋合作了,而且還是大張旗鼓的合作。
而作為回應的,在一邊表示“尊重”的同時,一邊以美援為武器,停止了對英國的援助,當然也停止了對南洋的援助。
一時間,雙方的外交官立即打起了口水仗,所謂的“化解”不過只是問題進一步惡化的託辭。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現實的,在現實世界之中,敵人與朋友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朋友之間不僅會有分歧、衝突,而且隨時都有惡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