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滴答,滴答,像心跳,越跳越快。
“……三、二、一,發射!”
發射指揮官的聲音穿透控制室,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螢幕前的眾人屏息以待,眼神中閃爍著期待與緊張交織的光芒。
“發動機點火!”
操作員的手穩穩按下按鈕,那一刻,彷彿整個萬戶角都為之顫抖。
轟——!
一股磅礴的力量從火箭底部噴湧而出,火焰如同巨獸張開的巨口,吞噬著周圍的空氣,也吞噬了地面的寧靜。巨大的火箭緩緩升起,像是掙脫重力的束縛,向著無盡的天空邁進。
伴隨著火箭的發射升空,指揮中心裡傳出了“光學、遙測、雷達跟蹤正常”的口令聲。
在“棉蘭老正常”的口令響起時,工程師的聲音冷靜而精準,每一個口令的響起,都意味著距離衛星入軌越來越近了。
而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不斷的傳出各個監控站的口令。
““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發射成功!”
終於,伴隨著這樣一聲口令,整個指揮中心內立即響起了連綿不絕的掌聲。
並不僅僅只是因為火箭發射成功,而是因為開啟了新的時代。
“三顆衛星就可以覆蓋整個南洋以及周邊地區……”
在得知“北斗一號”發射成功之後,李毅安顯得有點兒激動。
“從現在開始,導航的新時代開始了!”
感慨之餘,李毅安的內心深處對另一個世界的東大科學家充滿了感激和敬意,畢竟,是他們在經費極其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性的研製“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和美國以及俄羅斯的導航系統需要幾十枚衛星不同。
它由兩顆地球靜止衛星以及一顆在軌備份衛星組成,而南洋的第一個衛星定位系統,也借鑑它的思路,透過衛星角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系統建成初步滿足了南洋及周邊區域的定位、導航、授時需求。
因為未來南洋肯定會建立真正的全球定位系統,但是就目前來說,“北斗一號”更多是作為技術驗證,雖然就目前來說,它有點兒守家門的嫌疑,不這並不是問題,在另一個世界,“北斗一號”也是這個路徑。
有了“北斗一號”距離“北斗二號”還遠嗎?
等到由14顆衛星組成的“北斗二號”組網之後,東起“中途島”,西至“霍爾木茲海峽”、“保加利亞”;北起“俄羅斯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以南”。所有重點區域如:北至遠東朝、南至澳大利亞北部,西至紅海等等地區基本上也就全部覆蓋。
這種小步快走,逐步前進的技術路徑,就是另一個世界東大的技術路徑,事實證明,這是最省錢的,也是最有效的技術路徑。
“致遠,還要再等幾天,現在“北斗1號”還沒有入軌,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夠進入地球靜止軌道。”
有些人是下屬,有些人則是朋友,而袁家騮就是李毅安的朋友,這一點從不曾改變過。
聽著袁家騮的話,李毅安擺了擺手,說到:
“不打緊,不打緊,對了,它的定位精度是多少?。”
“根據設計要求,預計它的精度將會達到10米左右。”
“10米!”
雖然習慣了另一個時代不到一米的精度,但現在是六三年!
別說是10米了,能夠實驗10米的GPS定位,那也是極其領先的了,畢竟,美國的子午儀,定位精度是幾百米!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別說是10米了,哪怕就是 50米,那也是黑科技!
“10米,再接再厲,以後肯定會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