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戰略時機的把握了!
在全世界都被古巴的危機吸引的時候,就不會有再關注到那邊了,從而可以毫無顧忌的解決眼前問題,這種戰略時機的把掌,真的是令人歎為觀止。
而就南洋來說,完全可以把古巴與雪山聯絡在一起,透過輿論從而造成蘇東集團總進攻的戰略假相。
如此一來,必定會給所謂的“自由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人們所感受到就不僅僅只是核武器帶來的恐懼了。他們還將面對被佔領的恐懼。
當然這種輿論所帶來的衝擊,還會帶來另一種效果——就是阿三必定得到大量的援助,估計到時候,尼赫魯會樂不可支的。
雖然這麼操作,南洋也可以從中受益,但總體上來說,卻是利人多利已少,這種的事情,李毅安顯然不會做的。
更何況,這種操作還有一個風險——就是有可能讓“古巴導彈危機”偏離原有軌跡,到時候滑到一個不可預料的境地。
“可是閣下,這個時間點很敏感,現在蘇俄在古巴,現在亞洲這裡又出事了,這會不會是他們在互相配合?”
甚至都不用李毅安去煽風,張哲遠自己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正常的分析。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解決邊境問題的一個機會,只是抓住機會而已。”
“可是這個時間點,也太敏感了,會不會引起各方的誤解嗎?他們作為蘇俄陣營的二號,怎麼表現的比蘇俄還強烈?”
張哲遠的眉頭鎖成了一團,儘管嘴上這麼說,但是言語之中更多的是擔心,畢竟,這種誤解可能引起很多事情。
比如,亞洲局勢的進一步緊張,甚至可能會引起太多的未知因素。
“哈哈,哲遠,這就是國際政治,你還是需要加強學習啊!在陣營對抗之中,老大往往會對方被盯的緊,而而老二反而更加有自由度。”
李毅安笑眯眯的說道。
“所以有時候老二會比老大更加具有攻擊性……我們也就是如此,如果不是有美國在前面擋槍,蘇俄人早就和我們撕破臉了!”
其實,還是有所區別的,南洋和美國的關係,與大國和蘇俄的關係是截然不同。
冷戰期間,大國和蘇俄的關係是鬥爭多過合作。
也正因如此,它甚至敢暗中坑蘇俄。
至於後來兩國漸離漸遠,其中原因就不細說了,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也是美國認為東大比蘇俄更具攻擊性的原因,所以相比於歐洲的遏制,亞洲的遏制政策是直接真刀真槍的。
當然了,最後直接把美國拖進了坑裡,要不是美國的實力足夠強大,底子夠厚才沒有被拖死,就這還讓蘇俄發起全球進攻壓制了十年,要不是後來蘇俄自己也掉進坑裡,自己跑到阿富汗去亮肌肉,被美國聯合東大給拖進坑裡,像美國一樣,被坑了足足十年,血都被直接放幹了的話,指不定最後先解體的反而是美國。
“但是亮肌肉歸亮肌肉,能證明自己也不好惹就行了,絕對不會把自己掉進坑裡。”
對於自己的辦公室主任,李毅遜的教導還是非常用心的,畢竟,他們都是非常可靠的班底,於是循循善誘道:
“和大國之間的爭端,是無法用戰爭之外的手段覆滅的,如果沒有下定決心的話,那麼就不要選擇戰爭,咄咄逼人,要因人而宜。我們對蘇俄的攻擊性,更多的時候是表現在利益上的分歧上,鬥爭也只是為了利益,是為了更好的合作。”
李毅安說話的時候絕對沒有開玩笑,而是非常認真。對於蘇俄這個極其不好惹信奉武力的國家,羞辱只會適得其反,真掀桌子了,那飯還吃嗎?
套在冷戰這個極其特殊環境中,美國還是非常勇的,他們可以為了古巴,下定決心發射幾百枚洲際導彈投下幾千枚原子彈、氫彈,以徹底摧毀蘇俄幾百座城市作為戰爭的代價。以這種極限威脅,迫使蘇聯作出讓步。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勇?
說白了,是因為沒有吃過戰爭的苦啊!
得虧現在是肯尼迪那個富家公子哥,一心想著跳跳舞,玩玩樂,要是換成其他人,只有天知道會做出什麼選擇。
指不定腦子一熱,直接來個最後解決方案。
就像約翰遜一樣,這邊一上臺,那邊為了回應某大國,為了進一步的遏制大國。
雖然最後,總算是讓美國人吃到了戰爭的苦,讓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亮肌肉歸亮肌肉,欺負人歸欺負人,千萬不要戀戰。
如此,才有了後來海灣戰爭的輝煌,以及科索沃等地的勝利,但然並卵,等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時候,得意忘形之間,又把自己給埋進坑裡了!
但無論如何。所有的一切,其實,冷戰的大方向都是從古巴導彈危機開始的,可以說,這場危機,直接決定了冷戰。
心想著未來二十年的世事變遷,李毅安說道:
“所以,放心吧,那邊出不了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