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銘的提名,將是閣下提出諾貝爾獎五十年計劃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客廳的電視機裡傳出的新聞聲,隔著房門也聽得清清楚楚,當然還有孩子們的嘻戲聲和妻子偶爾的訓斥聲。
在聽到電視新聞裡傳出來的新聞時,張鳴凱仍然忍不住說道。
“又一個諾貝爾獎,可真不簡單啊!”
為一名工程師的張明凱當然知道諾貝爾獎的含金量。或許他可以有一些發明,但也就僅僅只是一些發明而已,相比於諾貝爾獎的那種開創性的發現,是差之甚遠的。
“這才幾年的功夫就已經得兩個諾貝爾獎了,也許,再過個幾十年,閣下的30個諾貝爾獎真的有可能實現吧。”
如此感慨之餘,張鳴凱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清晨的陽光灑在窗戶上以及屋前的草皮。
浴室裡,張鳴凱用電動剃鬚刀颳著臉。從半開的窗戶外傳來了社群清晨特有的聲音:汽車發動機轟鳴,往校車站趕去的孩子們的嘻戲聲以及腳踏車的鈴鐺……
這就是早上7點的社群裡常有的聲音,這些聲音並不是嘈雜,而是生活中正常的聲音,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幸福的聲音。
很快洗漱完畢之後,張鳴凱就到餐廳裡用起了早餐,可習慣了雞蛋牛奶的孩子們不同,他還是喜歡吃饅頭、鹹菜,雞蛋也是可以接受的。
等到用完早餐之後,他就站在穿衣鏡前,看了一下鏡中的自己,白色的襯衫、藍色的領帶、灰色的長褲,手臂上還搭著一件西裝,衝著鏡中的自己人點了點頭。
就在張鳴凱想要說話時,那邊傳來了妻子的喊聲。
“老公!”
回頭時,就看到妻子衝他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
“加油啊!”
“加油!”
很快,張鳴凱就驅車匯入了清晨的車流,小巧的榮光汽車一路駛往市中心,很快,就在一棟寫字樓前停了下來。
停好車後,張鳴凱看了看時間,才8點30分,距離上班還有半個小時,於是他就進入了大廳,在大廳裡等著,大廳裡的涼氣很足,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年青人,他們都和他們一樣,穿著西裝、拎著公文包。
偶爾的還會有人在那裡輕聲自言自語著,似乎是在練習著什麼,他們的年歲各異,但是目光中都充滿了期待。
在等待時,張鳴凱趁著這個功夫,仔細的翻看著他的說明書,與其它人不同的是,除了說明書之外,他的腳邊還放著一個紙盒子。
這個紙盒中裝著的是他一年半的辛苦成果,也正因如此,他的目光總是會落在這個紙盒上。
等待的過程中,不斷的有人進入大廳,然後乘電梯抵達各個樓層,很快,張鳴凱和其它人一樣也進入了電梯,在電梯門於6樓開啟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階梯型LOGO。
這就是南洋政府主導的風投基金——成長階梯基金,專門向新公司提供風險投資和其他經濟扶持。這個基金自五三年5月成立以來,在投資領域已提供10億南元的投資。
儘管對於南洋的青年來說,他們都以能夠在南洋那些國家頂尖公司中工作為榮耀,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總有一些渴望成功的年青人選擇了創業,或者發明,他們雖然缺乏經驗,但是卻有著年輕人特有的夢想。
而“成長階梯基金”,就是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助力,而這同樣也是南洋最大的特點——創造一個讓所有人都可以獲得成功的環境,這本身也正是南陽能夠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在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人——為了讓所有人更幸福的生活著,為了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
“南洋並不僅僅只有大公司,還有數以萬計的小企業,小公司,他們才是南洋經濟的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