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華盛頓沐浴在和煦的春光之中,街道上的行人雖然還穿著春裝,但是空氣中已瀰漫著春的氣息。
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落地長窗外面的花園裡,冬天枯萎的草坪這會已經開始長出了嫩苗。雖然窗戶緊閉著著,可是滿園的春光仍然映進了這間辦公室——這是當今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統治者的辦公室,至少美國人這麼以為!
而作為辦公室的主人,肯尼迪也這麼以為——美國是最牛掰的。從二戰之後,在這些美國人的認知之中,這幾乎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甚至他們的世界認知中世界就是美國,美國就是世界,當然了,有時候是需要面對現實世界的。
此時,室內四個人在聚精會神地研究著遠離美國的另一個國家。
“伊拉克!”
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指著伊拉克說道:
“如果伊拉克王國的統治能夠得到恢復,作為《巴格達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可以重新與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重新形成對蘇聯南部的包圍。
與此同時,伊拉克北部也極其適合部署導彈,根據南洋軍方提供的情報,他們的新型中程導彈射程只有3000公里。
如果部署在穆桑代姆,那麼其僅只能覆蓋莫斯科,但是部署在伊拉克北部,卻可以覆蓋包括列寧格勒在內的幾乎所有蘇聯大城市以及華沙集團大多數國家。”
作為國防部長的麥克納馬拉,是極其支援幫助伊拉克王國復辟的,畢竟,這會形成對蘇聯南翼的全面包圍。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有助於打斷俄國人在中東地區的擴張,現在的伊拉克就像埃及一樣,完全為蘇聯所左右!”
“是的,總統先生,自從四年前,卡西姆透過軍事正變上臺之後,伊拉克就像埃及一樣,成為了俄國人在中東地區的代言人,這嚴重損害到我們的利益。”
國務卿戴維的話音剛落,羅伯特就問道:
“這會不會像古巴一樣,變成一個麻煩呢?”
在干涉外國的問題上,肯尼迪兄弟是極其謹慎的,沒有辦法,誰讓他們在古巴聽了專家的話,吃了大虧。
“即便是變成為一個麻煩,那也是南洋的麻煩,總統先生。”
戴維說道:
“與美國沒有任何關係,現在是南洋在伊拉克看到了機會,事實上,一直以來他們之所以拒絕承認卡西姆政權,就是為了今天——或者說,為了在合適的時候,干涉伊拉克,這也是他們支援伊拉克卡迪亞公主的原因,他們現在是在徵求白宮的意見!”
他的潛臺詞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人家只是在徵求美國的意見,不論美國是不是願意,最終南洋都是要動手的。
當然美國也可以不支援他們,但是最終也是要面對現實。與其如此,不如做個好人。
在國務卿的話音落下後,看著地圖上的伊拉克,肯尼迪想了想,問道:
“他們為什麼要干涉伊拉克,相比之下,英國,英國在伊拉克的利益是更為廣泛的。”
“總統先生,南洋在波斯灣的海上油田,決定了他們對中東地區的關注,英國或許曾經託管伊拉克,而且在伊拉克有著廣泛的利益——但是那都是過去,英國也非常樂意看到卡西姆政權被推翻,畢竟,卡西姆政權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把伊拉克的石油公司給國有化了。”
儘管很多記錄中都提到,伊拉克是在72年將石油行業國有化,但事實上,在卡西姆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在卡西姆被推翻後,因為技術力量不足,伊拉克又一次引進外資,開採石油,十幾年後,又一次開始了國有化。
只能說……豬是養肥了殺的!
可即便是如此,一群肥豬仍然爭先恐後的衝過去讓人家殺。
“但是眾所周知,英國人的油田雖然被國有化了,但是英國的民間輿論卻不支援英國去維護他們的石油利益。
畢竟英國和南洋是不一樣的,南洋和我們也不一樣,只要願意,他們隨時都可以出動他們的軍隊去進攻伊拉克,不需要考慮任何輿論上的壓力,當然也不需要考慮反對派的牴觸,畢竟在南洋並沒有任何反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