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241章 文化產業大發展(第二更,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41章 文化產業大發展(第二更,求訂閱) (2 / 3)

感慨之餘,李毅安想了另一個世界港片的輸出——就兩個字“功夫”,先是李小龍,然後是成龍,接著是李連杰。

然後呢?

看似輝煌極了,可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們對港片的印象,最後也就只是“功夫”,其實,功夫固然可以打破世人對唐人的偏見,但是最後卻又定型在“功夫”上,這也是最後港片無法突破的根本原因。

到最後港片基本上就被定義為——黑邦片、功夫片,而更奇幻的是兩者還是相輔相成的,功夫片裡離不開黑邦,黑邦片裡離不開功夫。

你說這是偏見吧。

可問題還真是這樣。

等到最後,人們也就形成了固定的某種思緒,認為港片就是功夫片或者黑邦片。

哪怕是港片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片子,也都被他們以偏蓋全了。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對於功夫電影一直都是非常謹慎的——受到港片功夫電影的影響,好萊塢的很多電影里港島的形象都是漁村、黑邦和功夫。

這種刻板的印象,李毅安絕不會希望在南洋發生,所以,南洋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須要尋找新的方向。

至於功夫電影,就隨緣吧!

想了一會,李毅安說道:

“拍一部科幻電影呢?”

“科幻電影?”

面對張道明的不解,李毅安說道:

“科幻電影是沒有國籍,沒有人種區別的,他是屬於未來的……嗯,也許,我們可以用一部科幻鉅作來進行突破。”

幾乎下意識的,李毅安就想到了大名鼎鼎的“星球大戰”,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開創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一經推出就橫掃全世界,其勢頭甚至超過九零年初橫掃世界的好萊塢大片。

南洋電影界完全拍攝一部自己的《星球大戰》嘛!

就是不知道,電影特效上有沒有辦法解決,不過,這也不是問題,畢竟,從視覺效果上來說,七年後的《太空漫遊 2001》效果也不見得比《星球大戰》差,無非就是採用的模型製作和光學合成技術而已。

實在不行的話,自己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嘛!

想到這,李毅安便說道:

“沒錯,先用一部科幻電影衝擊一下,回頭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劇本,拍一部讓全世界為之震撼的科幻電影。”

其實,科幻電影還有很多,除非了《星球大戰》之外,還有《終結者》等過兩年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趁著人們對核武器的恐懼,推出這個電影,或許可以引起轟動效應。

只要是能夠進行文化輸出的,都可以用一個拿來主義嘛。

為了全人類嘛!

文化人的事那是偷嘛!

幾乎下意識的李毅安就開始回憶著《星球大戰》的故事梗概了,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什麼。

盧克,用光劍,用原力的,換成唐人,不是更合適嘛!

原力……妥妥的內功啊!

這一瞬間,李毅安甚至都有些佩服自己的腦洞了,把東方文化與功夫、內功和《星球大戰》結合在一起,會結出什麼果來,他並不清楚。

但是文化輸出這件事,他是認真的,不僅僅只是產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事關南洋的未來。

畢竟,南洋不是歐洲,歐洲或許可以在與美國文化的競爭失敗後,讓自己的資本、人才、文化符號都變成了“美國產物”。

但同為歐洲白人的文化基因,即便是變成“美國產物”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可如果南洋走上這條路,那麼,就意味著南洋徹底失去了文化自主權,最終淪為歐洲文明的附屬物。

而對於一心構建“亞洲經濟圈”的李毅安來說,這無疑是不可接受的,畢竟,未來的世界註定是“文明之爭”。

所以,無論如何,在文化輸出上,南洋都不能認慫,該爭的總是要爭的。

並不僅僅只有李毅安認為這是文明之爭,對於西方世界來說,他們認為冷戰,同樣也是文明之爭,而且還是你死我活的那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