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162章 發展的代價(第三更,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62章 發展的代價(第三更,求訂閱) (2 / 2)

林蒼佑口中的“四年建設計劃”,與南洋的“四年計劃”類似,就是透過政府採取指令性計劃,依靠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和政府命令來推動企業和經濟的發展。對於經濟欠發展的落後國家來說,計劃性的經濟統制,確實可以最大程度上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即便是直到現在,南洋的經濟發展,依然透過制定“四年計劃”來推動經濟發展,確立經濟發展方向。而作為南洋親兒子的馬來亞、暹羅以及蘭老、泗水也都根據其經濟規模、環境,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

其實,他們的經濟發展,都是由南洋通商產業部直接插手製定的,在確定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南洋依據自己的“雁行模式”需求,根據其自身特點,為其制定經濟計劃。

就像暹羅的發展規劃中,農業就佔到相當大的份額,這是因為暹羅的優質大米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聲譽,發展水稻種植業,透過出口可以獲得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外匯。

而馬來亞的經濟發展,就不能照搬其模式,除了橡膠園等熱帶種植園之外,山地雨林地形限制了它的農業發展路徑,自然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查其經濟建設計劃。

而馬來亞並沒有把自己放到完全承接南洋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條發展道路上,在獨立兩年之後,身為總理的林蒼佑在身邊的一群年青幕僚的建議下,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了。

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重化工產業。

去年歲末,林蒼佑前往英國訪問,經過了倫敦煙霧事件之後,英國對高汙染的產業,容忍性已經大為降低。

在訪問期間,林蒼佑注意到,在五二年煙霧事件的次年,英國政府成立比佛委員會調查煙霧事件,制定應對措施,於五六年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汙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案》。法案包括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可以產生煙霧的燃料;發電廠和重工業作為排煙大戶被強制搬遷到郊區等等。

也正是這個法案,讓林蒼佑看到了機會——倫敦的工廠搬遷進展並不順利,倫敦不歡迎的企業,不代表其它的城市或者地區會歡迎,畢竟,沒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城市,變成“霧都”。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不少工業企業,因為汙染問題,被很多城市拒之門外,有的工廠甚至被迫暫時關閉。

甚至還包括英國帝國化工的幾間工廠,像是帝國化工那種高汙染的企業,在倫敦煙霧事件之後,在英國已經屬於不正確了,屬於人人喊打的那種。

雖然就目前而言段化工產業並非是低端產業,甚至還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高科技”產業,但是它的汙染確實不小。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英國各地沒有人願意變成第二個“霧都”,所以,帝國化工就陷入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地點辦廠。

為此,林蒼佑親自上門遊說,邀請他們到馬來亞投資辦廠。

這個時代,化工業還是尖端技術。

如果換成其它國家,帝國化工不一定會考慮的,但是馬來亞卻是英聯邦成員國,而且政局穩定,馬來亞的可靠程度是絕對沒問題的。

原本就一直考慮要轉移的帝國化工,自然接受了林蒼佑的邀請,答應到馬來亞考察。

一番考察後,那些英國人立即發現了馬來亞有著倫敦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一,馬來亞的勞動成本非常低,遠遠低於倫敦。

第二,馬來亞距離中東產油區比倫敦近,這意味著原料運輸成本更加便宜。

第三,這一點非常重要,馬來亞的唐人受教育程度高,年輕人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上水平。

而且,馬來亞和南洋的關係友好,局勢穩定,政府效率高。

如此種種,雙方自然也就敲定了投資共識。帝國化工計劃在馬來亞投資2000萬英鎊,用於建設現代化的化工企業。這是馬來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即便是南洋在這裡也沒有投資過這麼大的專案。

儘管雙方達成了共識,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化工企業的汙染!

所以,林蒼佑需要到霹靂州去向當地居民親自解釋,解釋這座工廠對於馬來亞經濟以及未來的重要性,當然,也需要告訴他們,政府會關注汙染情況,確保不會對居民的身體造成傷害。

總之,無論如何,都要推動這個專案,就像巴生港的鋼鐵工廠一樣。儘管林蒼佑很清楚,馬來亞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制約了這裡的發展,但是他仍然竭盡全力發展著本地的工業經濟。

他曾經在抗戰期間回過唐山,儘管是以醫生的身份,任海軍總部醫務處長,但是他從那些受傷的軍人身上,看到了國家工業經濟落後的代價,所以,他很清楚應該發展什麼。

“……最終,我們將會建立鋼鐵、化工、造船以及其它各種高科技產業,或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對一一些汙染問題,但……這就是發展的代價!”

在林蒼佑揹著稿子的內容時,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向窗外,凝視著窗外的一切,自言自語道:

“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將會把一個富裕的、發達的馬來亞交給我們的子孫,而不是一個貧窮的,落後的馬來亞,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此時,他的話語激昂,似乎是在向人們發出呼喊,又像是吹響未來的號角。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