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之間的競賽,其實從來都不曾停止過。
最為知名的競賽是一戰前英德兩國的海軍競賽,這場競賽直接誘發了一戰。而到了冷戰期間,美蘇兩國不僅在進行著軍備競賽,這場競賽還延伸到了各個領域。
太空,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領域而已。
但是這個領域所涉及到的卻是國家的聲譽、民族的信心……當這一切被賦予了額外的政治色彩時,一切都變得不再簡單起來。
在莫斯科中心東北約40千米的契卡洛夫區,這裡現在只是一座機場,在未來這裡將會成為大名鼎鼎的“星城”,冷戰時代,蘇聯的宇航員在這裡進行訓練,然後從這裡走向太空。
但此時這裡僅是一個飛機場,所有訓練設施還正在建造,很不完善。
甚至當科羅廖夫來到這裡的時候,他還能夠看到遠處的工地,他的汽車剛一停下,科羅廖夫就看到了一位中將。尼古拉·卡馬寧中將走了過來,他是宇航員訓練負責人。
一見到科羅廖夫,卡馬寧中將就問道。
“科羅廖夫同志,你上個月剛來過這裡,現在又過來了,是不是要提前了?”
“是的,將軍同志。”
科羅廖夫說道。
“莫斯科希望我們能夠在革命節前發射……”
“革命節?那可是11月份!”
尼古拉·卡馬寧中將說道。
“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計劃,原本我們不是計劃明年嗎?這提前的會不會太多了。”
或許是因為激動,以至於在說話的時候,卡馬寧中將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
“現在我們的宇航員還在訓練之中,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到時候能不能做好準備。”
負責宇航員訓練的卡馬寧的眉頭顰成一團兒,說道。
“萬一他們要是沒做好準備的話。”
抬頭看了看中將,科羅廖夫說道。
“所以,將軍,您必須要幫助他們做好準備。”
“做好準備?”
卡馬寧中將語氣尖刻地重讀這句話,
“我們在幾個月前,才從3400名飛行員中挑選出了20名宇航員,他們現在只是剛剛開始訓練,在幾個月內做好準備,這怎麼可能呢?。”
像偏頭痛一樣惱人的不祥的氣氛,向卡馬寧中將心頭逼壓過來,使他憋悶得幾乎無法喘息。
“所以,我來到這裡,我想看看他們的訓練。”
科羅廖夫蹙起眉頭。
“我想親自看一下他們的訓練。”
這有什麼用呢?
什麼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