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834章 人類群星閃爍時(第二更,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4章 人類群星閃爍時(第二更,求訂閱) (2 / 3)

拍了拍好友的肩膀,然後吳耀祖說道。

“雖然來的晚了一點兒,伱來了就好,來了就好,讓他們看看我們唐人的本事。”

“哈哈,似乎你對尤金他們不怎麼服氣啊。”

“不是不服氣,就是南洋的太空計劃,總不能一直都讓德裔把持吧,很多人都說,南洋的科學進步,完全是建立在第三帝國的基礎上,甚至有人說,南洋和第三帝國的區別,就是南門雙星和萬字的區別,在科學領域就是納粹套了一層南洋的外殼,甚至有人說,南洋是“香蕉科技”,總之,在他們看來,我們今天所有的成就,都是利益於流亡的德裔科學家,與唐人無關。”

對於老朋友的吐槽,乾復康當然聽說過。“香蕉科技”,就是外黃內白的意思,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一句話,否認了南洋幾十萬華裔學者、工程師的功勞,其實,南洋也就只是吸納了幾萬名德裔科學家、學者以及工程師而已……

“我明白。”

點了點頭,乾復康明白了老朋友心裡的“怨氣”,也明白,為什麼在南洋,唐山裔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為什麼會那麼的拼命,就是為了向世界證明——南洋的科技不是“香蕉科技”,有德裔的功勞,同樣也有唐人的成就。

兩個人說話的時候,清場的鈴聲響起了,發射臺附近的人員紛紛開始撤往安全區域。

“……3、2、1,點火!”

隨著倒計時聲的迴響,整個發射場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人們屏住了呼吸,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那枚即將升空的火箭上。這一刻,彷彿整個世界都靜止了,只剩下那不斷縮短的數字在跳動著,牽引著所有人的心跳。

終於,當倒計時歸零的那一刻,火箭底部猛地噴出五道熾熱的火焰,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它如同一道閃電劃破天際,直衝雲霄。火光映照在人們的臉上,映出了激動與期待的神色。

火箭迅速上升,穿越大氣層,逐漸消失在蔚藍的天空中。留下的,只有那漸漸淡去的尾焰和迴盪在耳邊的轟鳴聲。

“成功了,成功了!”

面對著飛向太空……不對,應該說是飛到萬里之外的導彈,李毅安的嘴角輕揚,在向人們表示祝賀的同時,他的目光卻投向了太空,投向了遙遠的宇宙。

今天試射的萬戶五型火箭,不過只是南洋向太空進軍邁出的一小步而已。

當然了,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賦予了南洋遠端核打擊能力,南洋已經成為繼美國、蘇俄之後,第三個具備遠端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唯二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

“是不是應該通知美國一聲呢?”

在離開萬戶角的時候,李毅安的心裡難免有點兒糾結,儘管在心裡打定主意想和美國進行一次“彈彈交易”,也就是用洲際導彈換美國的氫彈,畢竟,現在美國是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

但是,美國佬現在的氫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兩年前的11月1日,他們在比基尼島上的試驗的那個氫彈就是重達65噸的大罐子,無法用飛機或導彈攜帶,因此沒有實戰價值,只是為了證明氫彈的可行性。

3月1日,美國又在比基尼島試爆了第一顆實用型氫彈,代號“城堡布拉沃”,其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TNT,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這顆氫彈的體積只有3.8米長,0.6米直徑,重約4.5噸,可以用轟炸機投擲。

也可以由萬戶五型導彈攜帶,並且送到10000公里之外。

“要是用導彈換取共同研發氫彈的門票呢?”

李毅安在心底盤算著這種可能,在坑盟友的習慣上,美國絕對不愧是英國的親兒子,英國雖然在“曼哈頓計劃”中出力甚多,但是美國仍然在某些關鍵資料上有所保留,最後英國的原子彈,還是在南洋的技術幫助下,在短期內完成試驗。現在想用彈道導彈換氫彈,美國人會不會在技術合作的時候,像對待英國人那樣,有所保留呢?

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南洋和英國一直在合作研究氫彈,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進展並不明顯。所以,李毅安才會在這個時候對美國的氫彈技術充滿了渴望,但美國會轉讓它的技術嗎?

其實,為了把美國拉進太空的賽道上,只要美國開口,哪怕是它們不提供氫彈技術,他仍然願意在火箭技術上提供一定的幫助。

誰讓他需要美國和蘇俄進行一場,比歷史上走的更遠的太空競賽呢?

如果美國被遠遠的甩在身後,會不會導致美國直接破了大防,然後選擇擺爛呢?

當然,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畢竟,哪怕就是印度那樣的三流國家,都知道在太空中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況且是自認為藍星第一的美國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國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那麼美國捲入競賽,並且奮起直追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而李毅安需要的是美國像瘋狗一樣衝進這個賽道!

所以,這件事有點難搞了!

就在李毅安從萬戶角返回長安,思索著既要美國進入賽道,又要從美國身上撈點好處的時候。這一天,註定是被載入史冊的一天。

五四年10月7日。

這一天,哈薩克西南部半荒漠區,拜科努爾發射中心,這座蘇聯投入巨資的發射場,本意是用來進行導彈發射試驗的,但是從這一天開始,註定將會進入全世界的視線之中,也註定將來迎來它的輝煌時代。

這一天,這裡迎來了蘇聯火箭領域近乎全部的大牛。除非了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瓦西里·巴甫洛維奇·米申、米哈伊爾·庫茲米奇·楊格爾等蘇聯最為權威的火箭專家團隊之外,還有一些來自德國火箭工程師。

今天他們悉數到場,就是為了見證人類史上最輝煌的一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