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尤金便和姚同傑聊起了他對新型發動機的一些構想,正當他們在一起聊著有關發動機的構想時,在旁邊一位德裔設計師,同樣也在關注著他們,傾聽著他們的聊天。
……
很快萬戶三型遠端火箭試驗成功的訊息,就報告到了李毅安的面前,萬戶三型,說是火箭,可實際上卻是射程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只不過是打著“火箭”的名義罷了。
“從目前來說,我們的火箭發展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就我們所知,眼下,只有我們在穩步推進火箭專案,至於美國,雖然美國獲得了馮.布勞恩的整個團隊,但是,美國人似乎對火箭專案並不怎麼感興趣,甚至美國空軍,也反對火箭專案,現在馮.布勞恩不得不千方百計的遊說各方繼續支援彈道導彈專案。”
作為空軍司令的盧克武笑著說道。
“就目前我們掌握的情報來看,美國人在火箭專案上的進展,比我們大約落後了一年半左右。”
“這只是暫時的,”
李毅安說道。
“美國空軍不關注彈道導彈專案,是害怕戰略轟炸機專案受到影響,等到以後,他們認識到彈道導彈的重要性之後,他們就會全力以赴的,要知道他們在科技、經濟上遠遠領先於我們,將來超越我們也是必然的。”
儘管美國把布勞恩團隊都帶到了美國,但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因為空軍害怕導彈會對戰略轟炸機受到影響,所以對彈道導彈並不怎麼熱心。
而更關鍵的是包括波音、道格拉斯等航空企業對彈道導彈也是極力排斥,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說白了都是利益,正是利益上的糾葛,讓美國在火箭早期事業中處於落後地位。
但是……這不過只是開始罷了,後來他們還是憑藉強大的國力,追趕了上來。
“閣下,那麼我們需要戰略轟炸機嗎?”
盧克武試探著問道。
“哦?戰略轟炸機啊……”
放下了筆,李毅安笑著說道,
“雖然現在在相關的技術上嘛,我們差不多都已經成熟了,但是從需求上的來說,戰略轟炸機嘛……我們用他來炸誰呢?”
李毅安笑著反問道。
“俄國吧,太遠了,僅僅只是飛過上去,就要上萬公里,而且還需要飛機過多個國家,美國吧,同樣也是,距離太遠,飛到西海岸也有一萬多公里。從距離上來說,嗯……戰略轟炸機對南洋的用處不大的。但是從戰略核打擊角度來說,戰略轟炸機,又是構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必須。”
““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盧克武問道。
“什麼是“三體一體”?”
隨後李毅安便解釋了一下關於三位一體核打擊的概念。
““三位一體”指的是在核武器領域,同時具備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種核打擊方式的能力。當一國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時等同於具有全面的核威懾能力。”
朝遠處看了一眼,李毅安說道。
“這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擁有了“三位一體”的核反擊能力,就意味著具備了在承受第一次打擊後還能反擊的能力,再沒有一國能夠一次性摧毀對方核打擊能力而不受對方的核報復。”
聽著閣下的解釋,盧克武想了想問道。
“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這個我知道,而且萬戶角那邊正在研究這個,但是這個潛射彈道導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