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撈越國王……”
剛剛從美國回來的李毅安,就這樣站在那。在朱一海從登機梯上下來時,李毅安已經迎了過去,說道。
“那裡是海珠大橋……”
“這裡有一半的功勞都屬於你。”
這不是誇張,在過去的五年裡,從僱傭搜尋隊再到引進移民,全部都是朱一海一手操辦。
“2656萬!”
李毅安說出了了個數字。
“現在南洋的人口是3478萬,可根子還是你和公司6852名員工從唐山引進的移民,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的南洋……”,
儘管南洋人口的官方數字 3682萬,但是李毅安說的數字中包括有華裔、日裔以及歐裔,至於分散在各地200多萬原住民,大多數時候,都被他選擇性的忽視了。
“都是大家的功勞,對了,那些員工都安頓好了嗎?”
朱一海問道。
“你放心,除了少數還沒有到港島的,只要是來到南洋的,都是按照第一批員工待遇安排的。”
在南洋眾多公司之中,職員被分為好幾個層次——黃金級、白銀級以及普通員工。
第一批員工主要出身搜尋隊和早期僱傭職員,他們大都是專科以上學歷,佔據了大多數黃金級職位,他們的待遇非常優厚,居住在公司開發的環境優良的社群內。然後就是白銀級職員中,他們主要是戰後從唐山僱傭職員,雖然大都也是專科以上學歷,但是因為錯過的奠基期有,所以大都是位於中層,他們住的大都是雙層公寓。
而勞務公司的將近七千名員工,能得到第一批員工待遇,就是考慮到他們對南洋的付出——沒有他們在唐山各地招攬移民,就沒有南洋的現在。
就這樣汽車在長安的街道上行駛著,兩人在車上有說有笑,直到最後,汽車停在了一棟大廈前,汽車剛停穩,大廈門廳前列隊站著的人,就連忙開啟車門。
下車時,朱一海一愣。
“林峰?你怎麼在這?”
林峰是朱一海曾經的助手,也是勞務公司鄭縣分公司的經理。
“朱經理,以後我還是您的秘書。”
林峰笑道。
他的話聲落下時,又有一個人走向前,說道。
“朱經理。”
“夏世傑!你也在這!”
再一看,居然有十幾位都是他曾經的下屬,看著滿面疑惑的朱一海,李毅安說道。
“南洋勞工公司和這棟勞工大廈,一直在等待著他的總經理,好了,現在你過來了,公司就交給你了。”
雖然還掛著“勞工”兩個字,但這家公司的業務並不是勞工的招聘與輸入,而是家綜合性的商業公司,公司的經營業務非常廣闊,名下還有多家從婆羅洲公司、振華公司等大公司劃轉的企業,甚至還有一家銀行。
這是李毅安為朱一海準備的禮物,雖然大股東還是李毅安,但至少是在告訴朱一海——自己從來沒有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