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德·保時捷答道。
“是的,先生,根據當時制定的融資預售方案:它的售價990馬克。購車人須每週支付5馬克,150周後,累計繳納總計750馬克的預付金,可以將一輛甲殼蟲。”
雖然戰前沒有幾個人得到了“甲殼蟲”,但是1000馬克的售價卻是事實。
“也就是400美元,而目前大眾汽車生產的“甲殼蟲”售價是540美元。就是憑著價格優勢,去年它在英國賣了50000輛。”
這正是“甲殼蟲”橫掃世界的根本原因——價格,在美英等國市場上,它的價格僅相當於同型別汽車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基本上就是一輛二手車的價格。
正是靠著如此低廉價格,甲殼蟲才橫掃了世界。
“但是540美元,對於南洋來說,仍然太高了一些,我的目標是400美元,差不多就是初代“甲殼蟲”的水平,甚至還可以更低一些!在很多時候價格才是王道,尤其是在很多南洋工人的年收入,也就只有不到400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汽車價格,應該控制在年收入以內——即一年的收入,足以買以一輛汽車。”
看著面前的這位暢談著“國民汽車”的總統,費迪南德·保時捷有那麼一瞬間,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似乎他又一次回到了總理府,回到了十幾年前的那天,和那位奧地利下士一起暢談著“所有德國人的汽車”。
其實在這一點上,李毅安和那位下士是有共通之處的,兩個人都希望透過汽車來改變國人的生活,雖然目的都不太相同。
真正的“國民汽車”是什麼?
當然是與普通人的收入息息相關,那怕是按照規劃,兩年後,也就是第一輛普及型轎車下線時,南洋職工的平均收入將會超過600元,但是汽車的售價最好控制了400元以內,只需要幾個月的收入就可以購買一輛汽車。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汽車在南洋的普及,進而帶動一系列的消費,也就是以汽車為核心的“消費升級”。
頓了頓,李毅安指著草圖強調道。
“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在成本上多考慮一些,不過,甲殼蟲的優點也可以保留一些——比如甲殼蟲的風冷四衝程發動機,就是一款非常好的發動機,完全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
這臺發動機之經典自然不用多說,在這個很多國民車還有很多用二衝程的年代,風冷四衝程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甲殼蟲搭載的這臺發動機雖然看來結構過於簡單,更談不上什麼引數,但在這臺發動機是正經可以上高速的,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優秀小功率發動機。
“先生,我們會盡可能的嘗試一下。”
在父親還沉思著的時候,菲力.保時捷則在一旁說道。
“我相信透過引進美國的自動化生產線,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相比於父親,曾經到美國考察過的菲力,清楚應該透過什麼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
那就是引進自動化生產線,透過大規模生產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對,新的生產製造技術,以及新的製造工藝,甚至就是新材料的使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毅安和保時捷父子在那裡繼續討論著關於“國民汽車”的設計,他們就這樣一點點的在草圖上勾勒著這輛汽車,慢慢的一輛新型汽車就這麼呈現在他們的眼前,等到最後,當這輛汽車的草圖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