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鯊魚號”對著“大和號”戰列艦發射魚雷的時候,它位於由戰列艦“大和”組成的編隊中間。
嗯,就是送死的位置。
巡洋艦“矢矧”、驅逐艦“冬月”、“涼月”、“雪風”、“磯風”、“浜風”、“霞”、“初霜”、“朝霜”就在它的周圍。
難道他們沒有發現“鯊魚”號嗎?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很多海軍戰史專家都在討論著這一次奇襲,討論著這次大奇蹟。
很多人都將這一切歸咎於偶然——惡劣的天氣導致水中雜音太多,日本海軍劣質的聲吶聽音裝置,沒能在嘈雜的背景音中發現“鯊魚號”,當然還要再加上那麼一丁點的運氣。如果不是“大和號”一頭闖進了“鯊魚號”的眼前,想要滲透進護航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鯊魚號使用的魚雷是德國製造的G7e魚雷是電動魚雷,與普通的魚雷不同,它航行時幾乎沒有尾跡,這直接導致了直到魚雷發射時,特攻艦隊都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但是,只有鯊魚號上的官兵們才知道,在他們發起攻擊的時候是抱著必死的信念。
哪怕是死也甘心了,只要把魚雷發射出去。
即便是沒有擊中又如何?
至少他們曾經嘗試過,他們曾經努力過,他們曾經用生命去向大和號發射了魚雷。
像是過去八年之中,在陸地上中國人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去和侵略者戰鬥一樣…
4月7日上午八時十五分,站在瞭望塔上的森田正全神貫注的盯著空中可能出現的美軍飛機時,卻被一聲深沉而猛烈的爆炸聲嚇了一跳,與此同時他看到一個巨大的水柱在左舷的位置騰起,足足有上百米高。接著宛如大山一般的大和號劇烈的晃動起來,
“有水雷!”
幾乎是下意識的,所有人都以為是撞上了水雷。
還沒等森田試圖弄清是怎麼回事,第二次爆炸聲接踵而來,濤天的水柱甚至飛濺到瞭望塔。甲板上一些水兵在劇烈的震盪中,摔倒在甲板上。
“水雷!肯定是水雷!”
驚慌失措的水兵們幾乎本能叫喊著——美軍在豐後水道一帶佈設了大量的水雷。
甲板的水兵們大聲的喊叫,損管隊立即出動。
而伊騰整一則臉色緊繃的問道。
“確認是水雷嗎?”
“應該是……”
參謀官的話音剛落,第三次爆炸聲傳來了。
在第一輪攻擊命中之後,鯊魚號又發動了第二輪攻擊。發射了兩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
重型魚雷的爆炸,接連炸開了大和號水線艙壁,成千上萬噸的海水瞬間便湧進了底層艙內,儘管損管隊試圖搶救的,但是這個時候為時已晚了。
洶湧的海水從左舷三個巨洞湧入艙內後,很快就造成了“大和號”的艦體傾斜。
負責排水的軍官給艦橋打電話:
“進水已達到最高限度。為了阻止艦身繼續傾斜,必須向右舷輪機室灌水。”
有賀幸作大佐艦長下令向右舷艙室對稱注水以恢復艦體平衡,航速降至18節。
“潛艇!肯定是米國人的潛艇!”
不得不說,有時候人們總是會被固定的思維給限制。因為在豐後水道一帶經常有軍艦被美軍佈設的水雷炸沉,他們就固執的認為,所遭遇的是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