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都,威嚴壯闊,歷經久遠,任憑歲月變遷,它始終屹立在時間長河不倒。
“陛下,如今我朝內憂外患,不宜再起刀兵啊!”
“依微臣看來,當修書一封,與北莽議和!”
大殿上,一人站出,躬身一拜,沉聲道。
“議和?拿什麼議?割地乞降嗎!”
“自古以來,都是文臣主和,武將主戰,怎麼到了我茄朝卻反了過來!”
“羅將軍,你的軍人血性哪裡去了?還是說你怕了那北莽鐵騎?”
“如果將軍怕了,那就由我等文臣領兵出征,縱是身死,也不過懦夫!”
一人站出,分明是文臣打扮,卻是義憤填膺,一身的膽氣。
“衛大人說的好聽,如今茄朝內憂外患,要錢沒錢,要糧沒糧,如何去打?”
“如今天下匪禍叢生,不少郡縣已經被賊人佔領,兩江地區,朱元璋已經斬殺當地郡守,自立為王,已然不聽朝廷排程。”
“西北地區,李自成率領的匪寇亦揭竿而起!”
“雖然我茄朝有三十四郡,現而今,卻幾乎有三分之一的郡縣已經有造反自立之心!”
“攘外必先安內,如果貿然出兵北上,恐怕各地的反王會趁此作亂,如果真到了那個局面,衛大人,你又如何處之!”
“敢問羅將軍,每年繳納的歲布、歲銀、糧食,所從何來?還不是從我茄朝百姓手中索取!”
“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整個茄朝的百姓都要揭竿而起了!”
衛離吹鬍子瞪眼,據理力爭,一時間整個朝堂宛如鬧市,群臣之間指指點點,相互詰難。
“好了,夠了!”
茄皇微怒,朝堂頓時鴉雀無聲。
“朕累了,此番事,暫且擱置,容後再議!”他打了個哈欠,慵懶的說道。
“陛下,如今北莽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南下的可能,還望陛下早做決斷!”衛離叩首,聲淚俱下。
“那就等打過來再說吧,朕累了,此事休要再提!”
“起駕,回宮!”
……
“公子爺,您託我打聽的事兒有眉目了。”
悅湖書局內,古帆躺在藤椅上,悠閒的喝著茶。
“這幾日,小人一直徘徊在顧府附近,經打探,顧家確實有一位千金,但並不像顧公子說的那樣。”
“顧家的千金,名為顧惜,自小便飽讀詩書,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言談舉止,端莊舒雅,並不是任性跋扈女子。”劉栓娓娓道來。
“這麼說,顧斟是在有意撒謊。”
“他到底在隱藏什麼?”
“他幫我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又有什麼目的?”古帆起身,眉頭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