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蘇軍就蒐集了三百多艘船。
這些船並不是從海軍那增援來的登陸船,而是從百姓那徵用的漁船。
因為舒爾卡很快就想到了一點……
如果德軍飛行員無法分辯登陸船的話,他們還能分辯其它船嗎?
畢竟是在高速飛行的戰機上,分辯目標只能依靠照明彈的光線……
夜間戰鬥機的雷達只能探測較大或是密集的金屬目標,它們之所以需要地面雷達站配合,是因為即便探測到了目標也無法在黑夜中知道自己距離地面多遠。
這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對地攻擊。
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如果是在國內執行攔截英軍戰機、轟炸機,因為目標是飛在空中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基本不需要考慮與地面的距離。
但如果是對地攻擊,尤其是要對目標俯衝掃射或是轟炸,不知道距離地面的高度的話,往往就是一個俯衝就墜毀自殺了。
地面雷達就起到這方面的作用。
在夜間戰鬥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德地面雷達基站實際上不是幫助夜間戰鬥機探測目標,而是探測己方夜間戰鬥機的高度並適時將資料透過無線電傳輸給飛行員。
再加上偵察機適時打出照明彈,於是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德軍戰鬥機、偵察機、雷達之間高度協同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對地攻擊還有相當的危險性。
這在二戰時已經算是走在世界前沿的戰術了。
但先進歸先進,由於條件限制,德飛行員依舊很難分辯區分混在一堆差不大小的船隻。
於是,在海軍登陸船運到斯大林格勒前,舒爾卡就從百姓手裡徵用了一大批漁船,甚至竹筏、獨木舟之類的都沒放過。
其中竹筏的確有些誇張,不過只要隨便釘上幾塊木板,很快就能偽裝成一艘登陸船。
接著,舒爾卡很快又想到……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要徵用呢?為什麼要登陸船呢?動員部隊造木筏、竹筏就可以了不是?
當晚這個命令就被傳達了下去。
在暫停運輸的時候,負責保護運輸線的整個近衛步兵第33師就無事可做了,他們就正好負責建造竹筏。
近衛步兵第33師師長在聽到這個命令時還以為這些竹筏是用來運送補給的,於是就向集團軍司令部抱怨了幾聲。
“戈利科夫同志!”師長彼得希科夫上校說:“我認為這些竹筏不會有什麼用,它們運輸量小,而且一旦遭到攻擊甚至附近只要有一發炮彈或是炸彈爆炸它們就會翻個身讓補給沉入河底了!”
“你以為這些竹筏是用來運送補給的?”戈利科夫反問。
“那麼它們是……”
“它們的確是用來運輸補給的!”戈利科夫回答:“但不是像你想的那樣運,你只需要做好你的事就可以了,其它的不需要你關心!”
“是,戈利科夫同志!”彼得希科夫上校有些莫名其妙的,但又不敢再多問什麼。
電話另一頭的戈利科夫則搖頭對克雷洛夫嘆道:“瞧瞧,這就是我的得力干將……在這時候他還不知道那些竹筏是用來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