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敗是大明對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大明至少能做到攻守平衡。
土木堡之戰葬送了大明最後的精銳,以及那些宿將。
從此大明被迫採取守勢。
到了嘉靖朝,九邊更是聞俺答之名而喪膽。再過兩年,俺答大軍南下時,九邊邊軍噤若寒蟬,不敢出兵攔截。
由此可見,大明邊軍的戰鬥力早已蕩然無存。
在南邊也是如此,明軍無能,讓倭寇之禍越演越烈。以至於戚繼光發出了東南無可用之兵的感慨,被迫自己練兵抗倭。
這些情況大明官員們不是不知道,可大部分都在自我麻醉,覺得有長城在,九邊能擋住敵軍就好。
這就是鴕鳥心態。
但誰要說明軍能擊敗俺答的大軍,這些官員能吐你一臉唾沫。
所以,裕王和羅本之爭,沒有人看好他。都覺得裕王這個小透明皇子在自取其辱。
當方哲唸完捷報後。
現在沉默著。
直至裕王振臂高呼。
“我大明,威武!”
勝了?
蔣慶之竟然勝了?
現場瞬間就炸了。
“那可是俺答的虎狼之師!”
“大同邊軍不是聞之色變嗎?怎地勝了?”
方哲大怒,“我親眼目睹敵軍潰敗,長威伯令人築京觀於大同城外,無數人頭堆積成山,多少人看著渾身發寒,難道還能作假?”
築京觀?
臥槽!
這麼野蠻的事兒,竟然有人幹?
幾個看著溫柔的官員乾嘔了幾下。
眾人這才相信,這一戰果真勝了。
一個官員顫聲道:“那年老夫在九邊巡查,看著俺答的麾下席捲著百姓耀武揚威,守軍卻不敢出擊。老夫深以為恥。今日長威伯一戰雪恥,老夫……”
官員看著周圍,突然振臂,“我大明……威武!”
大部分官員都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熱血彷彿一下就奔湧上頭。
此刻他們忘掉了一切立場,所有人舉起手臂。
奮力喊道:
“我大明……威武!”
……
“外面在喧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