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們聚在一起,舉杯暢飲,說著外面的事兒,說一說的便說到了新政。
“這是割貴人的肉,有了貴人的肉,朝中就寬裕了些,咱們的日子也好過些。”
“就是什麼……劫富濟貧。”
“對,劫富濟貧。”
“說是伯爺一力主張。”
“伯爺是自己人,做事兒都為咱們考慮。這不,說是貴人以後也得繳稅。”
“那感情好。”
“只要貴人繳稅,咱們繳稅也不心疼。”
沈煉微微蹙眉,心想蔣慶之這是在收買人心?
是了。
新政最要緊的不是什麼手段,而是人心向背。
商鞅變法為何能成功?
國君支援是一回事,變法本身為大部分人帶來了好處才是根本。
——公平!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得按照功勞來決定爵位。
殺一人什麼多少級,殺兩人多少……
只要你有本事,有勇氣,沒有誰能貪墨你的功勳。功勳換田地,換賞賜,這便是改變階層的機會。
人人都能看到鯉魚躍龍門的機會,誰會不擁護商鞅的變法?
有。
那些既得利益者。
他們本可靠著身份來攫取特權,世代富貴。商鞅變法,一巴掌就把那些特權抽飛了。要想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得去爭取功勳。
身嬌肉貴的貴人們,竟然要和一群泥腿子一起爭搶功勞……,商鞅變法最令貴人們憤怒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天之驕子竟然和那些泥腿子一樣,要遵守律法,要循規蹈矩!
商鞅嚴峻刑罰,讓整個秦國上下都活在一個嚴苛的規則之中,時日長了,連百姓都頗為不滿。
重農抑商,得罪商人。
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在自尋死路。
而今呢?
沈煉嗅到了紅燒肉的味兒,吸吸鼻子,“蔣慶之聰明,拉攏了百姓,給了他們好處。”
蔣慶之這人一直讓沈煉很是好奇,也很是忌憚。
這人的出現很突兀,嘉靖帝的表弟,多年尋訪這才尋到。一朝進京成為嘉靖帝的近臣,這條路誰都猜得到,不奇怪。
但進京後,蔣慶之的一系列作為卻讓人看到了不凡之處。
這不是一個普通少年能做出的事兒,那眼光和手段,更是讓沈煉想到了唐順之。
聰明絕頂!
都是聰明絕頂之輩!
沈煉和徐渭一樣,傲氣十足,但在唐順之的光芒之下也只能低頭。
他不願承認蔣慶之能與唐順之並肩,當蔣慶之率軍大捷的訊息傳來時,無論沈煉心中如何彆扭,也只能承認蔣慶之比唐順之好不遜色,興許……更為出色。
文,幾首詩詞震動士林。
武,領軍出征,力挽狂瀾。
這樣的年輕人,按理該享受富貴吧?
蔣慶之卻極力鼓吹推行新政的必要性,甚至不惜說什麼……若是不變革,大明最多還有百年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