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自負幾乎是與生俱來的。
是從身為皇子,身為太子時就帶來的。
道爺不同,是半路出家,以藩王之身繼承大統,故而他的自負不是來自於身份,而是來自於對自己智商的自信。
嘉靖帝的自信到了何等地步,他遁入西苑後,把朝政盡數交給宰輔主持,自己透過制衡宰輔來掌控朝堂和天下。
嚴嵩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換了別的帝王,最多容忍嚴嵩五年,便會擔心嚴黨尾大不掉而換相。
嘉靖帝卻一直讓嚴嵩秉政大明。
蔣慶之一直覺得道爺最後放棄了嚴嵩父子,不是因為猜忌,而是因為嚴嵩太老了。
八十多歲的嚴嵩做事兒都有些顛三倒四了吧?
全靠著嚴世蕃在支應,在掌控朝堂,在票擬。
也就是說,嚴嵩到了後期就是個吉祥物,是個傀儡,真正的首輔是嚴世蕃。
那麼,道爺捨棄嚴黨,便是捨棄了嚴世蕃。
蔣慶之走在西苑中,嘴角微微翹起,他知曉自己猜到了道爺對嚴嵩父子的態度。
嚴嵩是一條好狗。
若把嚴嵩比作是哈巴狗,那麼嚴世蕃就是一條二哈。
哈巴狗最會討主人歡心,沒有二心,也不敢有二心。
而二哈則不同,乖巧時讓主人覺得嬌憨,傻乎乎的,很是可愛。
犯蠢時,二哈能讓主人生出宰了這廝做湯鍋的心思。
二哈!
它會拆家啊!
嚴嵩能做主時,嚴黨無論如何都有一條底線在。嚴嵩老邁後,嚴黨的掌舵人變成了嚴世蕃,這條二哈就開始了自己的拆家之旅。
廣交朋友是個褒義詞,但放在嚴世蕃身上就成了貶義。
拉幫結派不說,香的臭的一概不論,嚴黨內部漸漸成了一個貪腐集中營,以及奸佞大本營。
而最致命的是,隨著嚴世蕃執掌大權日久,這廝就有些忘乎所以,飛揚跋扈。
不,是肆無忌憚!
皇長子裕王被剋扣錢糧,居然要透過賄賂他嚴世蕃才能拿到手。
這也就罷了,嚴世蕃竟然把這事兒當做是談資,道爺聽了有何反應?
我兒子竟然要求你嚴世蕃,才能避免餓死?
臥槽尼瑪!
道爺不動聲色的觀察著,等待著動手的最佳時機。
直至嚴世蕃在發配途中私自逃回家中,並在家中招攬人手,準備大幹一場時,有御史突然彈劾,道爺順勢出手,拿下嚴世蕃。
看!
朕對這條二哈仁至義盡了吧?
對得住他們父子這些年的付出了吧?
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在大明重演!
呵呵!
蔣慶之不覺得脊背發寒,反而覺得道爺認真的可愛。
換了別的帝王,既然覺得嚴世蕃是禍害,徑直拿下就是了。唯有道爺,偏生要先給他幾次機會,直至嚴世蕃一再作死,這才悍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