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歸來
好在,就在何夕準備出發的時候。朱元璋的詔書到了。何夕回京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這一次,北上的船隊並不比南下的船隊少多少。
南下的時候,有大量物資軍隊,而這一次北上的時候,有能力的大國,不僅僅有一艘船,而小國很多借大明的船隻,總之,也有幾十艘之多,更不要說,很多商船也跟著大朝貢船隻結伴而行。
而今的何夕,已經不怎麼關注大明商人具體做什麼生意了。
畢竟,在做生意這方面,中國商人不弱於世界任何商人。再加上大明軍隊為他們開闢了市場。如果這樣中國商人還做不好生意,他們趁早拿塊豆腐撞死吧。
但是何夕知道,這一次南下,大量商人賺得盆滿缽滿的。
一部分商船大量承接了南洋總督府的轉運業務,還有很多商人,在南洋發現了商機,做各種各樣的生意。
其中有一家,或者說是商幫,引起了何夕的注意。
那就是潮州商幫。
何夕之所以注意他們,是因為這個商幫做的生意,不是別的,而是糖。白糖。
何夕自然知道未來白糖市場的無限潛力。更知道,這甘蔗,是一種非常適合南洋的經濟作物。兩者結合在一起,將會有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沒有人做,何夕或許會插上一手,但是已經有做了,何夕只是觀摩。生命自己會尋找自己的方向。
總之,大量商人也跟著大明的船隊北上,形成了浩浩蕩蕩的北上船隊。
似乎,是老天爺庇護,這一路上順風順水。並沒有遇見什麼問題。直接到了蘇州劉家港。
在蘇州劉家港,遇見了一些小問題。
劉家港的碼頭滿了。有大量船隻停泊。而且前文也說過,劉家港雖然是長江出海口的大港,但是條件其實並不是太好的。而且隨著時代發展,泥沙淤積。也在慢慢地淤積。即便人工清理,也只能延緩,不能阻止。
這也是後來,劉家港幾乎沒有什麼名聲的原因。
劉家港最後的輝煌,就是鄭和下西洋從這裡出發。
不過,劉家港畢竟是大港,尋常船隊,也是很難將劉家港所有泊位給填滿的。
很快,何夕就知道,這個船隊是誰的了。
不是別人,正是周王。
周王對就藩南洋,是分為兩個狀態。在何夕在南洋連戰連捷之前,周王是非常非常之牴觸。簡直覺得,這一件事情,分明是馮勝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他。
特別是馮勝後來代替徐達,坐鎮北平,成為北方主帥,節制數十萬人馬。可以說國家之重,泰半在馮勝之身。更讓周王心生怨懟。甚至與周王妃發生了矛盾。
當然了,周王妃,將門虎女,也不會輕易服軟。反正鬧的很狼狽。
但是當何夕在南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時候,周王的心思也就變了。
人們總是輕視別人做某些事情的難度,周王也是如此。朱元璋的兒子之中,不成器的人很少。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雖然為人猶豫,不夠果斷。但也不能說無才之人。
歷史上,他在醫學上有很大的貢獻,還編了《救荒本草》等書籍。在學問上很是紮實。
周王見何夕能如此,他忽然覺得,自己也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才對。他原本以為南洋,是一個艱苦且毫無希望的地方,所以才不願意離開大明,在大明磨磨蹭蹭的,先說這個準備不好, 再說那個準備不對。又藉口而今風向不對,明天黃道不利。拖延著,一直沒有走。
但是何夕的訊息傳來。周王忽然動作加快,也不提什麼風向不利了。
畢竟大明的船面對逆風的時候,僅僅是事倍功半,而不是不能行船。
周王之所以,這麼著急趕到南洋,就是想要在南洋局面抵定之前進入,分一杯羹。在南洋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之下,周王還有機會。但是一旦南洋穩定下來。估計局面就不大好辦了。
陸仲亨才不會將自己到手的東西分給周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