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舊港大會
朱元璋決定將何夕召回。在朝廷上沒有人會阻止。
不過,朱元璋這訊息,想要傳到南洋舊港,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逆風。
即便福船能用八面之風,但是在大海之上頂風航行,還是如同龜速一般。這也看得出來,徐達要先打安南的原因,安南在手,最上以八百里加急傳到中南半島。從中南半島入海,或者乾脆一路到馬六甲。
或許慢一點的,但是比起大海之上,風向一轉,時間變化不定,最快十幾天,最慢幾個月。更不要說海上風暴莫測。一旦遇見風暴,生死都不好說,更沒有什麼時間可言。
故而,雖然朱元璋的聖旨發出已經很久了。
但是舊港這邊一直沒有收到。
不過,何夕也不會因為聖旨沒有到,就不做事了。
何夕從爪哇回來,幾乎一刻也沒有停留。立即先發了邀請,邀請了南洋幾乎所有的國家。呂宋、蘇祿、合貓裡、美洛居、婆羅、古麻剌朗、馮嘉施蘭、真臘、碟裡、日羅夏治、蘇門答臘、須文達那、柔佛、文朗馬神、地悶、西洋瑣裡、瑣裡、覽邦淡巴、百花、彭亨、那孤兒、黎伐、南渤利、阿魯、古裡、柯枝、小葛蘭、大葛蘭、錫蘭山、榜葛剌、沼納樸兒、祖法兒、木骨都束、不剌哇、竹步、阿丹、剌撒、麻林、忽魯謨斯、溜山比剌、孫剌南巫裡、加異勒、甘巴里、急蘭丹、沙裡灣泥、底裡、千里達、失剌比、古裡班卒、剌泥夏剌比、奇剌泥、窟察泥、舍剌齊、彭加那、八可意、烏沙剌踢、坎巴、阿哇、打回回、白葛達、黑葛達。
等等,當然少不了,滿者伯夷國,椰國,還有大明忠顯郡王國。
這些國家所謂的使臣,很多就是各自國家的商人所代理的。其中有大量回回商人在其中。
何夕其實也知道。這些使臣根本沒有與國內溝通。比如古裡,何夕知道,古裡是在印度。甚至不僅僅是古裡,這裡很多國家都是在印度,畢竟在近代之前,印度從來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國家名詞。
而且其中一些國家,也是滿者伯夷曾經的臣屬。武祿王死訊傳出來。滿者伯夷帝國徹底崩潰了。這些臣屬,有些是原來的土著,被爪哇打服了,所以向爪哇稱臣納貢,有些乾脆是爪哇貴族出身,在外任職的。但是而今搖身一變,都成了各自的國家。向大明稱臣。
但是滿者伯夷與椰國,兩國雖然議和了,但是都在各自舔傷口。等待下一次對決。
彼此的主力也是互相牽制。
其實,滿者伯夷雖然一分為二。但是前南洋霸主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小國,根本不是對手。兩國如果不是互相牽制,按照原本的勢力氛圍,將各地叛亂平定下來,是沒有問題的。
奈何,雙方誰也不敢讓主力離開爪哇島本土。
於是就成了這個樣子。
只能看著這些曾經的臣屬,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向大明朝貢,甚至唯恐這慢一點,就不能成為大明的屬國。
滿者伯夷使臣與椰國使臣,只能喝悶酒。當做沒有看見。
這一次大會還沒有開始,陸仲亨已經滿眼金光了。
陸仲亨在南洋是賺了錢的。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朝貢的物資如此之豐厚,各地的奇珍異寶,南洋走盤珠,按袋子論的各色寶石,乃至於貝葉佛經,佛骨舍利。等種種稀世珍寶。除卻這些之外,還有各種香料,乃至於美人。
實在沒有特色的東西,就摺合大米,貴重木頭等等。
總之,單單是這些貢品,何夕估計就要摺合一百萬兩之多。
畢竟,這是南洋的傳統。
南洋強國要求屬國朝貢,可不是大明厚往薄來。而是近乎中春秋戰國時代的朝貢,就是交保護費。滿者伯夷退場,大明成為南洋霸主。在南洋收保護費的權力,就到了的大明手中。
可見這霸主權,也是非常值錢了。
當然了,這個價格也是不尋常的。
因為這是新老霸主交替之後,第一次朝貢,所以各小國都抖擻精神,想在大明這裡留下一個好印象,才會有這麼多的錢財。今後每年朝貢,大概不會這麼多。但也有幾十萬兩。
“你給禮部出了大難題。”陸仲亨驗看這些貢品的時候,說道:“以厚往薄來國策,禮部哪裡有這麼多錢?不說別的,就這寶石,到了國內,最少漲三倍。而今算是一百萬兩,在大明就是三百萬兩,嘖嘖”
陸仲亨拿著手中鵝卵大小的紅寶石。
這寶石已經加工過,在陽光之下,折射出絢麗的夜色,珠光寶氣之極。讓陸仲亨愛不釋手。他在南洋做了很多買賣。還沒有賺多少。但是各方朝貢,先讓朝廷賺翻了。
陸仲亨內心之中很不是滋味。但是還好。作為大明在南洋掌總之人,各國不會那麼不懂事。該給陸仲亨的錢,是不會不給的。陸仲亨什麼也不用做,各國的禮物加在一起,足夠數萬兩之多。
但是與眼前的財物,卻是大大不如了。
何夕其實也知道陸仲亨暗中貪財的行為。甚至示意身邊的人,不要將陸仲亨手中的那一顆紅寶石,記錄在案。也就是預設陸仲亨拿走了。
何夕說道:“厚往薄來,本就有問題。如此朝廷交換國禮,自然是無價之寶。但是所謂國禮,也就是幾件而已。但是大宗貨物,就必須隨行就市。這一次,我引這麼多國家回國朝貢。已經給了禮部面子。禮部還想怎麼樣?”
“不過,侯爺。在南洋最賺錢的還是海貿。這一次大會,我準備將所有國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在南洋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在我們的力量管控之下,好多曾經是爪哇的臣屬。”
“這些人我們定邊疆,確定其國內君臣之禮。並調解糾紛。這一次貢品就照額全收。將來就與他們商定一個數就行了, 不用太多。但是大明的商船必須暢通無阻。”
“至於,西來這些國家,很多是客商編了一個名字而已。我們也不論真假,一律承認。允許他們往來此地經商。但是同時也要派遣商船去看看。無論真假。從南洋到大明,海上的利潤是一個價格。從大明到天竺是另外一個價格了。這才是最賺錢的地方。”
“侯爺,以為如何?”
陸仲亨哈哈一笑,他其實知道,何夕在暗示他,不能太貪。不能因小失大。陸仲亨知道這一點,他知道海貿賺錢,但是送上門的錢不要白不要。陸仲亨南下,受這麼多苦,就是為錢來的。
陸仲亨說道:“你辦事我放心,一切都按你的意思來吧。”陸仲亨微微一頓,說道:“你放心,你離開南洋之前,最後大場面,我一定想盡辦法給你撐起來。”
很多事情都不是秘密。
何夕想回去,這一件事情,很多人都能揣摩出來。雖然而今沒有敲定,北邊沒有傳來訊息,但是陸仲亨覺得,以何夕在朱元璋心目之中的地位,不可能會讓何夕一直待在這裡的。
何夕心中有些忐忑,他雖然也覺得如此,但是事情下來之前,他還是不敢打包票。他只能說道;“那就謝侯爺吉言了。”
漫長的準備結束了,等到了算好的黃道吉日。在舊港最大的校場之上,數百名是使臣,同時到場,莊嚴肅穆之極。
何夕離開之前,最後一篇大文章,終於落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