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十六章 饑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饑民 (1 / 2)

第十六章 饑民

因為運輸糧食的原因,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的船隊,要在登萊港停靠,將糧食卸了之後,才能轉道遼東。

登萊這裡是一個軍港,而今卻充斥著無數百姓。

朱雄英遠遠的看著,這些百姓乾瘦的身體,衣不蔽體,似乎每走一步都在哭腔,被趕上船隻。一時間義憤填膺,對楊震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楊震一看,就猜得七七八八的。不過,不敢亂說話,說道:“我派人去打聽一下。”

一會功夫,就打聽清楚了。

“這是山東布政使吳印主持的,凡是流民都要到遼東安置。”楊震說道。

朱雄英說道:“為什麼?”

楊震說道:“因為遼東巡撫出糧食,他們到了遼東之後,能活下去。”

朱雄英說道:“難道我們沒有帶糧食嗎?”

楊震說道:“不夠。遠遠不夠。山東是北方人口大省,有數百萬人口,我雖然沒有算過,但是揣測,山東一年糧食產量一定在一千萬石以上,缺少這麼多糧食,我們帶來的糧食才多少了。而今朝廷要做的事情,將這些糧食花在正事上,不管用什麼辦法。儘可能擴大糧食生產。讓百姓活下去。而不是將糧食分給流民。”

朱雄英還是不明白,說道;“為什麼?”

楊震說道:“因為他們沒有地,也離開了原籍。對任何府縣來說,都是外地人。不穩定因素。”

沒有地,也就是給他們的糧食是純消耗,不可能帶來糧食生產。正因為流民離開了原籍,他們不在父母官的名冊之上,本縣餓死百姓,那是餓死縣裡的百姓。這個數字多了。縣令還是要挨板子的。所以,縣令瞞報也好。掩蓋事實也好,他們也是儘量讓本縣的百姓不餓死。而這些流民,關他們地方官什麼事情。反正他不報,朝廷也就不知道。

更有很多地方官驅趕流民。任他們死在荒郊野外。就可以當做不知道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洪武年間,大明底子厚,即便遇見天災,百姓損失也不大。不足以形成流民潮,少數流民這樣處理就夠。如果形成了流民潮,流民都圍城了。那就是另外的辦法了。

所以,對於這些人被遼東接走。地方官是樂見其成的。

於是就有了今日場面。

說百姓愚昧,有些太武斷了。但是這個時代很多百姓都沒有受過教育,只熟悉家鄉附近的情況,對於其它地方並不熟悉。也不瞭解。而且官吏行事,可沒有什麼文明執法。粗暴的很。

所以這些流民幾乎被當成犯人來看管。如此情況之下,上船的流民面對未知的情況。豈能不哭聲震天。

楊震並不覺得什麼。

比這更殘酷的事情,楊震都見過。

不過,朱雄英卻無法理解。他很富有同情心。見這些如狼似虎的官吏,內心對遷移流民這一件事情變得反感起來了。朱雄英忽然想到了什麼問道:“這一件事情,是遼東巡撫要求的。也就是姑父?”

楊震說道:“如果沒有猜錯的。應該是大人提的。”

說到這裡,楊震有些憂心, 他是知道何夕現在的財政困境的。他這一次過來,更是提了靖海商號的現銀,大概有五十萬兩。已經是靖海商號能夠籌集的極限了。

這個時候,這樣的移民,消耗決計不少。山東布政使,可不會給遼東方面報效,雖然說,而今的遼東名義上還是屬於山東的。不過自從何夕到了遼東之後,遼東與山東省的聯絡,就薄弱到僅僅剩下一個名分了。

山東省能承擔一些移民費用,就是老天爺開恩了。

不過,朱雄英卻不能理解這些。原本在他心中,何夕的形象很好的。但是此刻,一落千丈。他心中暗道:“我到了遼東,一定要當面質問姑父,他為什麼這麼做。”

“不能多送一些糧食到山東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