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甚至不比一次征戰容易。
自然要提前打招呼了。
行程什麼都安排到某一天了。
而何夕在遼東也接到了命令。
要何夕在九月在遼東接見。
何夕吃驚之餘,也覺得理所當然。
在大清丈開始之後,何夕透過種種渠道瞭解南方的事情,內心之中有很多想法,想與朱元璋溝通一下。同樣,朱元璋估計也有很多想問何夕的地方。
這一次朱元璋北巡,一定會見他。
不過,何夕覺得很有可能是他去北平見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居然想來遼東。
黃子澄也很激動,說道;“老師,我們這就佈置接駕事宜。”
何夕搖搖頭說道;“不用。等到時候再說。最重要的不是接駕,而是遼東的情況一定要穩定下來,陛下想看的不是排場有多大。而今遼東而今的成就。”
黃子澄知道何夕是朱元璋的寵臣。要比自己更瞭解朱元璋。聽何夕的應該沒有什麼錯的。心中雖然有一些疑慮。但還是說道:“是。”
何夕沉思了一會兒,將遼東紡織廠的計劃書拿了過來。
數千熟練的女工,已經工理學院成熟新紡織機設計方案。不管是木材,還是鐵料,乃至於人工遼東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原材料的。當然了。完全讓這個紡織廠吃飽。一兩年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的原料支撐生產一兩個月,應該是可以的。
更不要說,新環境,新場地,新技術,再加上人員心理疏導等等。前一段時間,生產效率上不去也是正常的。
但是何夕依然準備,將這個遼東紡織廠作為他給朱元璋的答卷。鋼鐵產業對民生的帶動,是有。但是不多。對其他產業影響巨大。有足夠的鐵料。遼東紡織廠僅僅是其一,要知道高麗紙也是大名鼎鼎的。在中國頂級紙張之中,也算是有名頭的。
特別是佛經上,用得很多。
這一次,何夕將高麗的工匠一網打盡,高麗紙的工藝,更是很明瞭的。結合江南造紙技術,還遼東這麼多的木材。自然也要有造紙廠等等。
不過,何夕辦的場都要真正符合工業生產的要素,故而,造紙技術也需要進行研究。將原本手工藝生產轉化為工業生產。研究很多新的機器。這需要時間。而今能讓朱元璋立即看到的只有紡織廠了。
何夕正準備將心思放在紡織廠上,在朱元璋來之前,將紡織廠全部問題弄清楚。他忽然接到一封書信,是從高麗前線而來的。藍玉所寫。
在書信之中。藍玉先寒暄了一陣子,將高麗戰事一筆帶過。
畢竟日本的國情在,幕府想要出兵,也不會直接出兵,足利義滿也想壓壓九州諸侯。於是,正選大義,大友,阿蘇等幾個大名之中選出一個,主導高麗攻略。
所以,日本的援軍很慢的。
反正日本援軍不來,藍玉也不會動手的。藍玉更多將精力放在對佔領區的清理,學著何夕沒收豪族田產,放奴婢,授田。不過藍玉做事,要比何夕粗糙很多。
何夕當初在平城做的時候,就沒有少殺人。畢竟利益所在,不見血根本不行。而藍玉殺得更多。
簡直腥風血雨,甚至何夕覺得,如果沒有他要求藍玉遷徙高麗百姓。藍玉殺的只會更多,更猛。
不過,何夕看到最後,忽然激動地站起來,說道:“什麼?方鳴謙回來了?”
方鳴謙是誰?是當初派出探險的三支船隊之中一個。他的航道是沿著大陸北上,透過白令海峽去美洲。也是所有航線之中最容易實現的一個。但是從洪武十六年到而今,好幾年沒有訊息。讓人很是擔憂。
而今終於有訊息了。
何夕怎麼能不激動,他甚至有一種立即去高麗去見方鳴謙的想法。想知道玉米,土豆,這些高產作物,有沒有弄過來。只是他實在脫不開身。立即給藍玉寫一封書信。
請藍玉將方鳴謙一行。立即送到遼東過來。
甚至何夕覺得,朱元璋也會見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