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投石問路
葉沈說道:“李成桂所部在後面窮追不捨,我反攻數次,但就是甩不掉,而且李成桂騎兵分成數撥,追得很有節奏,一波接替一波,綿綿不絕,而我部人困馬乏,特別是馬。人還能堅持,但是馬卻堅持不了。當時我真以為要死在高麗了。不過,哈將軍率部忽然來了,高麗騎兵撤退了。”
“哈將軍想立下大功,就與李成桂在平城西南方向,對峙數日,交手十幾次。但是李成桂的確是有些本事 。他部下的騎兵,與哈將軍所部對沖,不落下風。他本人也是一員驍將,有一次,哈將軍親自上陣,幾乎要攻破高麗軍了。但是李成桂一出場,高麗三軍大呼,勇氣倍增。最後我們只能無功而返了。”
縱然葉沈心中對李成桂有多少怨念,但是此刻不得不承認,在戰爭之中,李成桂也算是一個英雄人物,與大明一些名將相比,自然大有不如。但是,他與哈刺不花,此刻也談不上大明名將。
“最後也得到一些訊息,李成桂而今總領三軍,坐鎮平城,高麗朝廷的戰略,似乎以平城為核心,沿著大同江,佈置一條防線。這一條防線的主帥,就是李成桂。”
何夕將輿圖拿過來,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你覺得,李成桂會不會倒戈?”
葉沈睜大了眼睛,說道:“絕對不可能,李成桂是朝廷柱石之臣,他怎麼會倒戈啊?高麗能打仗的人,估計也就他一個了?”
何夕心中暗道:“還是沒有吸取教訓。在很多事情上太過幼稚了。”不過何夕也知道,人的成長也不是一下子的。需要經歷一些事情才行。很多東西,再說也是不懂的。何夕說道:“好了。你下去休息吧,好好上藥,說不定過一段時間,就是用你的時候。”
葉沈掙扎地起身,說道:“末將皮糙肉厚,這不算什麼,這不就已經行了。”話還沒有說完,葉沈口中就“絲”了一聲。牽動了傷口。
何夕將葉沈送走之後,立即下令找息城本地高麗大族的人,給李成桂捎一封書信。
何夕隨即寫了一封書信。
很直截了當說高麗種種不行,讓李成桂倒戈相向,朝廷重重有賞云云。
他相信,高麗大族此刻一定心中對大明朝廷一定有對抗情緒的。與高麗的小民是不一樣的。高麗的小民們,此刻已經被壓榨到了極點,他們根本不在乎誰當政。但是高麗大族是高麗權力頂層的一撮人。類似魏晉的門閥大族。他們享有太多的權力了。
大明一來,讓他們放棄,怎麼可能啊?
很多時候,不用刀子,很難觸及靈魂的。
所以,這一封書信能到李成桂手中也好。正好試探一下李成桂的真實心意,他不相信李成桂是高麗忠臣,那種能效之以生,繼之以死的忠臣。
如果到不了,也無妨。
他也要試探一下,高麗朝廷混亂到什麼地步了。
他這一封親筆書信,很可能是高麗朝堂上一場風波的開始。而且這位高麗王的傳聞,也相當不堪,看看能不能讓他完成自毀長城的成就。至於李成桂?何夕並不在乎。生也好,死也罷。都可以。
高麗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投石問路之計。
反正以何夕的本意,打下息城,將這裡營造成大本營,雖然距離冬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何夕對繼續東進的慾望也沒有那麼深,除非有天大的好機會。
李成桂此刻並不知道,何夕一記惡毒投石問路之計,已經向他而來。
他此刻正與自己的第一謀士,鄭道傳商議眼前的局勢。
李成桂憂心忡忡地說道;“而今平城之中有各地軍隊,一十五萬,但我一一視察了,都是一些烏合之眾。很多是田裡剛剛徵召出來的奴婢,根本不堪為戰。更重要的是糧草。開京那邊說糧草都已經運到這裡的。但是我看了,短缺最少三成。剩下的也都是陳米。兵不行,糧草也不行,而且這個局面下,大王還在下令徵兵。他根本不知道,兵不在多而在精,而今能看的,也就我幾萬舊部。這種局面下,今年明軍進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明年局面不可想象。”
李成桂沒有說出來,但已經暗示很明顯了。
就不說大明與高麗之間的國力差距。單單是兩位國君,差距也就太大了。一個是白手起家,建立偌大的大明朝。一個是乳臭未乾的小兒。一個用兵如神,千載之下,作為能打仗的皇帝,僅在唐太宗之下,當然了,對於這個排名,朱元璋是不服氣的。只是不能與後世好事者理論,為另外一個,根本不懂什麼是打仗,怎麼才算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