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手筆
何夕說出缺人的時候,心中一動,已經有了一些預料。
果不其然,朱元璋繼續問道:“遼東附近哪裡有足夠的人手,可供移民?”
何夕說道:“高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不錯,正是高麗。遼東強,能掌控東北,遼東弱,則東北各地都會各行其是。朝廷不能制。故而,要充實遼東,是治理東北的首要大事。你的遼澤計劃就很好嗎?如果能在遼東開闢出數萬頃土地,能養民百餘萬。養兵十餘萬。遼東對朝廷就不是負擔。而奴兒干都司,各地也能建城設治,列郡而守了。”
“只是唯一不好的地方,遼澤計劃,按現在的情況。恐怕十幾年都做不成,幾乎是百年計劃,而天下間,有什麼計劃能綿延百餘年,朕也等不了。朕的想法,就是移高麗之民治遼澤。高麗有百姓五百萬。遷徙一半,應該沒有問題的。這一兩百萬人足夠治理遼澤了。”
“這也是你的任務。”
何夕聽了,只覺得渾身一震。
他終於明白了,他與朱元璋的差距。
朱元璋說得平平無奇,但是實際上,何夕從朱元璋的每一個字中,看到了鮮血。海水一般的鮮血。
且不說滅高麗之戰的傷亡。雖然多,但也算不了什麼。畢竟打仗哪裡不死人啊。單單說將高麗近一半,乃至於更多百姓遷徙到遼東,讓他們開墾遼澤。前文也說了,遼澤的治理難度,其實並不大,沒有什麼技術難題。唯有土方量驚人。
這種亡國遷民。死亡率是相當驚人的。
而且何夕不相信朱元璋沒有考慮過。
之前何夕還沒有深想,為什麼與何夕搭班子的是藍玉。而今忽然明白了。同樣為大明下一代的領軍人物,沐英比藍玉寬厚了很多,這也是為什麼沐英死後,雲南各土司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在懷念沐英。沐家子孫得以世守雲南的原因。
而藍玉性格之中,卻有更多的殘暴性格。
不管是戰鬥之中,還是在戰爭之後。
讓沐英來做這樣的事情,沐英或許做不來。但是讓藍玉來做,藍玉絕對不會下不了手的。
何夕抬起頭,與朱元璋平靜如水,不起一絲波瀾的目光一對,心中一荒,再次低下頭說道;“是。”
何夕只能努力地往好處想。
經過這一番折騰,高麗所謂傳統力量,都會不復存在。未來沒有朝鮮,只有大明的一個省份。所謂長痛不如短痛。雖然時代的陣痛,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元璋說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給假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就去遼東吧。”
何夕說道:“是。”
“不過,有一件事情,你要好好想想。”朱元璋說道;“徐達想給你封爵,太子應該告訴你了。你什麼想法?”
何夕說道;“臣以為區區微功,朝廷已經給過賞賜了,不足以封爵。”
何夕並不是沒有動心過。
封爵帶來的好處很大。
首先,大明的爵位是很值錢的,很多開國的爵位,真正做到了與國同休。只要能封爵,就是子孫後世十幾代的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