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是怎麼死而已。
徐正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而且不能忽略了朱元璋的人格魅力,朱元璋如果不能讓人心甘情願效死,那就不是朱元璋了。不管他活著,還是死去。
對於徐正來說,不管背叛不背叛朱元璋,自己都是一死。何必背叛朱元璋。讓自己內心不痛快。
朱允炆對徐正的清洗。與其說是清洗,不如說是洩憤。遷怒。正如歷史上朱允炆對藩王削藩的手段一樣,實在是太過狠辣了。很難說是純粹政治目的。
而沒有別的原因。
姚廣孝問道:「為什麼你沒有事?」
徐狗兒說道:「乾爹早就擔心會出事了。於是給我取了這樣的名字,要我不要招搖,宮中那位也不知道我與乾爹的關係。」
姚廣孝沉默片刻,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徐狗兒。
徐狗兒說道:「請大人放心,宮中那位在宮中倒行逆施,那位太后,更是貪婪無比。宮中看不順眼的不是一個兩個。我不代表我自己。只求未來朝廷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給宮中這些可憐人一點出路。」
徐狗兒說的很多是真的。
宮中那位呂太后,實在讓宮中大多少人不適合。
無他,之前馬皇后在宮中,宮中規矩森嚴,但僅僅是森嚴而已。
朱元璋最重規矩了。不管是軍中還是宮中,說一句,朱元璋是用軍法治家的,也不為過。而馬皇后為人寬厚豁達大度,有她主持中饋,她不徇私情。但是也不會刻意為難人。
馬皇后與朱元璋都是從底層走上來的。
是能夠體諒下層人的艱辛的。
而今的呂太后就不一樣了。
書香門第,從宋朝到而今,都是名門望族,他們也講規矩。但是他們的規矩就與朱元璋制定的規矩是不一樣的。
朱元璋制定規矩,無非是無規矩不成方圓。而且,朱元璋的宮中還出過給朱元璋戴綠帽子的事情,豈能不嚴加整頓。而呂太后行事作風與馬皇后完全是兩樣。
如果說馬皇后是對事,那麼呂太后就是對人。在她手中宮中規矩,就是用來整治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看你不順眼,就給你上規矩。而太后身邊的紅人,什麼規矩都不是規矩。
其實這才是封建社會的常態。也是儒家的常態。一句話,法律是用了治人的,而不是用來治我的。
在洪武朝宮規森嚴,但是條款在那麼放著,只要不觸犯,就不會有事情,但是在建文朝,就成為了刑不可知,宮規依舊在,但是治與不治,就看需要了。
這種情況下,宮中的人自然不會滿意。
但如果沒有而今形勢越發困難,這些人在宮中訊息最為靈通,窺見了南京方面的頹勢。也不會做如此選擇。
姚廣孝沉吟片刻,說道:「故舊離世,我深感悲慟,今日就不談其他事情了。」姚廣孝隨即將一杯酒倒在地面上,說道:「就請故人喝一杯酒吧。」
徐狗兒說道:「姚大人放心,乾爹的人脈都留給我了,還有很多叔伯暗中支援,***爹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還請姚大人給一個機會。」.
姚廣孝說道:「好。那就給你一個機會。未來一個月的時間之內,我會在南京做一件大事,你讓錦衣衛壓下來,不管找什麼理由,總之,一定要壓下來。」
姚廣孝對這一件事情早就有了準備。
他其實不怕錦衣衛查出來,畢竟魏國公與曹國公要背鍋的,即便查出來,也不過是這兩家為了賺錢搞出的糊塗事。朱允炆決計不可在這個時候將兩家國公連根拔起的。
只是一些限制自然
還是有的。
姚廣孝也很難利用這兩位國公做其他的事情了。
有錦衣衛遮攔一下,很有可能,這兩顆棋子還能用到更加關鍵的位置。也試探一下,徐狗兒到底能不能辦事。或者徐狗兒背後是有什麼人在。
徐狗兒沒有想那麼多,一口答應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