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對南洋有什麼樣的想法,就如同何夕對安南,東南亞佈置的心思,或許朱雄英心思更多一些。
不管是大明努力開拓南洋,或者說朱雄英對南洋諸王下手等等方面。留在南京,要比留在北京要方便多了。
何夕說道:「陛下應該知道,今後只要搞出電報,南京與北京的問題都不會太大了,更不要說,南北兩京之間,已經快要開通鐵路了。今後,南北之間,也不過十幾日的光景。又能差多少?」
南北鐵路,也是何夕在任內大力推動的第一鐵路專案。
這幾年進
展也很快,當然了,其中要路過很多大江大河,修橋的事情,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但是除惡橋樑之外,其他路段都已經差不多了。
朱雄英說道:「那是將來的事情。」
何夕說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雄英說道:「既然是南北兩京,今後還是並列吧。不過冬季居南避寒,夏季北方避暑。反正火車來往不過十幾日上下,也耽擱不了多少時間了。」
「這也是姑父您說的。」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
他知道,朱雄英說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道理。
南北之間的隔閡本來就很深。
在一場南北之戰後,南北雙方的隔閡更深了。想要彌合南北,問題更大了。何夕為了變法著想,想要將新的既得利益集團成為大明的統治集團。
但是,南北之戰,已經打完了。
但是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的爭奪,還沒有結束。
大明朝廷之上,有何夕在。何夕一力壓十慧,將各種紛亂給壓了下來。但是何夕退下去之後,很多事情,都會冒出來。
朱雄英作為皇帝,他自然想要彌合南北。當然了,今日之局面,南北兩京,每年半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何夕說道:「陛下,這不是長久之計。」
朱雄英說道:「先緩緩吧。」
何夕讀懂了朱雄英的潛臺詞。
朱雄英牴觸北京,就是因為何夕在北京的影響力太大了。讓朱雄英不得不忌憚。雖然以上種種原因,都是真實的原因。
但是很多時候,說不出口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
何夕知道朱雄英在忌憚他。朱雄英也知道何夕對他也不是完全的放心。
只是雙方的心結,只能隱藏在言語之下,斷然不會說出口來的。
何夕說道:「陛下說得對。我也覺得對。南北雙京,本就應該是大明國策。只是,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陛下可否應許。」
朱雄英心中鬆了一口氣,說道:「姑父,儘管說。」
何夕說道:「我一輩子的功業,開始於南京,卻成就於北方。再過一兩年,我就退下來的。總是在北方畫上句號。在南北鐵路還沒有修建好之前。南北交通不便,我想去北京籌建第二屆國會,然後體面的退下去來。這一點小事,陛下,應該恩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