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時過境遷
這數年來,朱雄英的實力在飛速增長。
如果說朱雄英在北京的時候,是能被何夕隨手拿捏的。而今在南京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天下一太平。朱雄英確立了自己是朱元璋唯一的正統的基礎人。朱元璋的餘蔭自然向朱雄英靠攏。根本不用朱雄英做什麼事情。文學
他只要不做錯什麼事情就行了。
畢竟,朱雄英與燕王是不一樣的。燕王得位不正,千百年之後,也難以改一個篡字,但是朱英雄的事情,卻有很多可以說道的地方。
在朱雄英的努力之下,已經讓很多人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朱雄英才是朱元璋屬意的繼承人。他是類似扶蘇,是他在外將兵的時候,被朱允炆鑽了空子。
不要小看著一點。
朱元璋對別的地方怎麼樣,是另說。但是對南京,以及南京附近府縣是真的好。連續幾十年沒有徵收賦稅了。
南京很多人都忘記了改怎麼交稅了。
甚至而今南京府本地,也不用繳納田賦的。也算是朱雄英延續了朱元璋的恩澤,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大明稅收已經從農業轉為工業上面了。
農業賦稅本來就不算什麼。南京雖然富庶。但是農業賦稅也算不了多。
當然了,這個南京僅僅是原來的應天府,太平等地,也就是朱元璋渡江之後首先作為根基的地方,而江南其他地方,即便被併入了新南京,但也不可能享受這個待遇。
如果說,北京是姓何的。那麼南京就是姓朱的。
朱元璋的影響力在這個城市無處不在。朱雄英只要小心經營,南京城上下很多人都是願意支援朱家的。
朱雄英在南京更有安全感。
一句話,朱雄英確信,何夕在南京城之中,不敢輕易發動政變。
發動政變這一件事情,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只需數千人馬,不需要太多。因為人太多在城中是擺不開的。衝進宮殿之中,控制主要人士與中樞就行了。
但難就難在,如何隱秘行動。
不讓人發現。
這裡的問題可就太大了。
特別是在城中,隱藏數千人是一個大難題,說服數千士卒倒戈,也是一個大問題。
在南京城這種人心向朱的氛圍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不管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一旦走漏風聲,都是大問題。
甚至可以說,很多政變在事前,也不是沒有洩露的。
只是瞞上不瞞下而已。
而到北京就不一樣了。
北京是一座完全按照何夕的想法所建造的城市。而北方更是進入大明版圖比較遲的。北方人對大明朝廷的忠誠,遠遠比不上南京的。
何夕在北京如果發動政變的話,朱雄英也很難提前知道,甚至阻止,那是何夕的主場。
朱雄英自然不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