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與真臘內部情況也很複雜,各方大貴族都錯綜複雜。
國王也不是一言可決的。
鐵鉉在占城,更是有這些大貴族相互勾連。畢竟,大明對這裡的統治,是夏君夷民。只是多出一個朱姓國王而已。
出賣國王,並不是不行的。
經過三個多月的縱橫捭闔。終於讓暹羅與真臘無言以對。不能交出一系列案件的所謂幕後黑手。鐵鉉自然宣佈對兩國,弔民伐罪,撥亂反正。要求將兩國王室去南京向天子謝罪。
到了這個地步。
兩國王室自然是明白,決計不能妥協了。但是他們再想要頑抗,已經不可能了。
原因很簡單,進行充分溝通之後,大明天兵,筆鋒還沒有到,各地已經紛紛響應了。
張明一路破真臘,下暹羅。幾乎沒有遇見什麼樣的抵抗。所過之處,紛紛出面勞軍。很多人搖身一變,成為大明的忠實臣子了。
這讓張明很鬱悶。
原因很簡單,如此順利的就好像行軍一樣,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大軍也沒有什麼收入。
軍隊上上下下想著打仗,那是想得吃肉,可不是為了武裝行軍的。不打仗,就沒有戰利品,對於高階將領。已經不在乎這些一些小利。但是下面計程車卒是不行的。
朝廷雖然給了不錯的餉銀。但是大部分士卒願意上戰場拼命。可不是為了這一點點餉銀。而是為了額外的好處。
甚至張明也有幾分急何夕之所急,想為中樞弄出來一些金銀。這也不行了。
好在,當地貴族們也是識趣。
自然知道給大軍上供。以保平安。
這才算是勉勉強強的將事情給打發了。
就這樣,後世泰國柬埔寨湄公河三角州乃至於寮國廣大地區,就這樣進入成為了大明的版圖。
張明打進暹羅之後,拿下暹羅都城之後。準備向西進攻,進攻緬甸。
在古代緬甸與暹羅一直是一對冤家。而今,緬甸內部分裂成好幾個國家。而暹羅是比較強盛的。以至於暹羅對緬甸方面保持強勢。
張明自然想要立更多戰功。
只是,不用了。因為沐春已經從緬甸方向打過來。
沐春從雲南進攻緬甸一戰,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從地圖上看,緬甸很大,條條框框,但其實真實行軍打仗,不過幾條路幾條河而已。
大部分熱帶雨林,根本不能行軍。
很多事情避無可避,無非是幾處要點爭奪戰。
這對大明軍隊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列陣而戰,火銃齊射,緬甸軍隊根本沒有見過。幾輪下來沒有不崩潰的。
固守堅城,從後方拉來火炮轟擊便是了。
且不說,緬甸的城防如何,即便是大明最堅固的城牆,也不可能承受火炮持續不斷的轟擊的。一旦攻破,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
當然了,沐家對緬甸方面可要比張明要兇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