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最重要的是坐穩自己的藩國。
這些他們自然願意借錢,也敢借錢。何夕也樂意他們借錢。這分明是將朝廷該承擔的負擔轉嫁給藩王自己。而且藩王們自己還不覺得。
無他,這個時間大亂方定。朝廷大軍在境內,他們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一番。將來也好掌控藩國。
比起這個,一點點錢算什麼?
畢竟,他們接管都是一個成熟的國家,並不是之前幾個藩王,自己還需要打下來。只是承擔一點債務而已。
如此一來,證券市場之中品種越來越多,印花稅也越來越多。何夕可以預期
,將來印花稅會成為大明一大稅種了。
朱允通被封為越王,第一個就藩。他借了千萬元之多,一到地方,就組織起了安南軍。用鈔票付款,而安南國內的硬通貨全部給搶走了。
如此一來,大明鈔票又多了一個流通的市場,單單這一點,就足夠何夕再多發一些鈔票。
而這些鈔票更是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大明。
給予大明經濟極大的刺激。
以至於,鐵鉉在原本齊德建立的佛山冶鐵根基之上,正式建立了廣州鐵廠。雖然說是廣州鐵廠,但卻建立在雷州半島之上,用瓊州之鐵,安南之煤,用船運輸到雷州半島之上。
其實最好的是建立在瓊州府,或者直接在安南鴻基煤礦哪裡建立鐵廠。
但是很多時候,這樣的產業也需要考慮政治因素的。
鐵鉉建立鐵廠是因為,從北方將鐵運輸過來成本很高,很多時候還不夠用。
畢竟,大明國內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在南北之戰的時候,內部市場被封鎖。已經何夕剛剛開始工業化的時候,怕衝擊到國內生產關係,於是,這才主銷海外的。
而今不一樣了。
國內幾乎沒有什麼阻力了。北京方面生產多少鋼鐵在國內都消耗完畢了。
畢竟,鐵價便宜了,很多原本是用木頭做的東西,而今已經用鐵做。這消費鐵,不知道多少。不管多少鐵都會被吃掉,更不要說鐵路的修建,蒸汽機,已經各種機械修建,用鐵量,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海外市場,南洋等地,從昔日的小甜甜,變成了今日的牛夫人了。
鐵鉉就感覺到了。
所以他才有了這個提議。
而且廣州本地也是有基礎的,齊德當年打下基礎,而且有煤有鐵。
有這個條件的。
只是鐵廠的軍事意圖,政治意義太過重要了。不可能在大明新佔領區,也不可能在瓊州府,瓊州府畢竟是一個島,在很多人看來不安全。
最後就落戶雷州半島了。
有這樣的支援,張明帶著幾十萬大軍,水陸並進。
攻打占城。占城連安南都打不過,更不要說與大明朝廷對陣了。一連敗了兩場,然後就被大明水師抄了後路。
占城之所以能對抗安南那麼久,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安南的特殊地形。
後世的越南是一個啞鈴狀的國家,兩頭大,中間小。